清代会考制度的政治目的.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代会考制度的政治目的

引言:被科举光芒笼罩的”中央大比”

若站在今天的北京贡院遗址前,望着那早已消失的号舍残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清代读书人最神圣的”龙门”。作为连接乡试与殿试的关键环节,清代的会试(时称”会考”)不仅是举子们通往仕途的最后一道关卡,更是清廷精心设计的政治工程。这场每三年一次、汇聚全国数千举子的”中央大比”,从考题拟定到放榜流程,从考官选派到名额分配,无不是统治者深谋远虑的政治安排。要理解这套延续二百余年的考试制度,不能仅看其”选拔人才”的表面功能,更需穿透层层考棚,窥见背后维系政权稳定、整合社会精英、统一思想意识的深层政治目的。

一、构建合法性:从”夷夏之辨”到”天下共主”的

文档评论(0)

134****215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