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英美文学选读》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VIP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英美文学选读》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英美文学选读》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所属院校: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场号:________考生号:________

一、选择题

1.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核心冲突是()

A.与克劳狄斯的权力斗争

B.与奥菲利娅的爱情纠葛

C.与叔父的复仇与自我怀疑

D.与波洛涅斯的智斗

答案:C

解析:哈姆雷特的悲剧核心在于其复仇使命与内心道德挣扎的矛盾。他既要为父报仇,又无法摆脱对复仇行为正当性的质疑,这种内心的冲突贯穿全剧,塑造了复杂的人物形象。其他选项虽然也是剧情元素,但并非核心冲突。

2.狄更斯的《双城记》中,“最好时代,最坏时代”反映了()

A.法国大革命前后的社会矛盾

B.工业革命时期的阶级冲突

C.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困境

D.英国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答案:A

解析:作品通过伦敦和巴黎两个城市的历史背景,展现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紧张关系。作者用“最好与最坏并存”的悖论,概括了大革命前夕法国社会的复杂状态,既有机遇也充满危机。

3.雪莱的《西风颂》中,西风象征着()

A.自然界的狂暴力量

B.革命的摧毁性力量

C.人类的精神解放

D.希腊文化的传承

答案:B

解析:西风是贯穿全诗的核心意象,既代表摧枯拉朽的破坏力,又象征变革的力量。诗人通过歌颂西风,表达了对旧世界的批判和对新生的渴望,将西风视为推动社会革命的象征。

4.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中,主人公维克多创造的怪物体现了()

A.科学伦理的缺失

B.创造者的自负

C.社会的偏见

D.人类对未知的恐惧

答案:A

解析:维克多的悲剧源于其不顾伦理道德进行科学实验,最终创造出无法控制的怪物。作品通过这一情节,警示了科学探索必须以伦理为边界,否则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5.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批判了()

A.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地位

B.农村传统习俗

C.宗教道德虚伪性

D.社会阶级固化

答案:C

解析:主人公苔丝的悲剧源于当时社会强加的道德枷锁。哈代通过苔丝的经历,揭露了宗教道德的虚伪性,即以仁慈外衣掩盖的冷酷评判,这种批判贯穿作品始终。

6.肖伯纳的《玩偶之家》中,娜拉的觉醒表现了()

A.女性对婚姻的反思

B.对社会虚伪的批判

C.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D.对宗教信仰的质疑

答案:C

解析:娜拉从玩偶到觉醒的过程,象征着女性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她最终离家出走,是对传统性别角色的反抗,表达了追求独立人格和自我实现的现代女性意识。

7.爱伦·坡的《厄舍府的倒塌》中,恐怖氛围的营造主要依靠()

A.外部环境描写

B.人物心理刻画

C.符号象征运用

D.叙事视角选择

答案:B

解析:坡通过第一人称叙事,不断深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将心理恐惧转化为读者可感知的氛围。作品的心理恐怖比物理恐怖更胜一筹,这种心理描写是营造恐怖效果的关键。

8.拜伦的《唐璜》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包括()

A.傲慢与自卑并存

B.理智与激情交替

C.反叛与妥协交织

D.虚荣与真诚交替

答案:C

解析:唐璜这一形象打破了传统英雄形象,其性格中既有叛逆精神,又充满妥协性。拜伦通过这一人物展现了人性中矛盾统一的特质,这种复杂性正是作品魅力所在。

9.毛姆在《刀锋》中探讨的主题是()

A.佛教哲学与人生意义

B.西方社会价值观

C.第一次世界大战反思

D.财富与精神追求

答案:A

解析:主人公拉里的精神探索是作品的核心,他通过接触东方哲学,寻求超越物质的精神境界。毛姆通过拉里的旅程,深入探讨了人生意义这一哲学命题,佛教思想贯穿全书。

10.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中,女巫预言的真正作用是()

A.推动情节发展

B.揭示人物性格

C.象征命运无常

D.批判政治权力

答案:C

解析:女巫预言并非推动情节的直接动力,而是通过人物对预言的误解和执着,展现了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冲突。这些预言更像是人物内心恐惧的外化,反映了人类对不可知力量的本能恐惧。

11.雪莱在《西风颂》中将自己比作()

A.西风

B.云雀

C.巨人

D.哨兵

答案:A

解析:诗中我是西风,是秋日的狂风等诗句明确表达了诗人与西风的认同。雪莱将自己比作西风,象征着摧枯拉朽的革命力量和自由精神,这种自我象征贯穿全诗,是理解主题的关键。

12.狄更斯的《双城记》中,卡尔顿·德威德对马内特医生的态度是()

A.虐待与报复

B.帮助与赎罪

C.嫉妒与排挤

D.敬畏与利用

答案:B

解析:卡尔顿出于人道主义帮助被囚禁的马内特医生,后来又匿名参与革命,最终为救马内特而牺牲。这一行为体现了他的道德觉醒和自我救赎,这种复杂的人物关系是作品的重要情节。

13.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中,李尔从权力顶峰跌落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93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