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注射用卡介苗接种指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皮内注射用卡介苗接种指南

作为从事疫苗接种工作十余年的基层防疫人员,我常说:“卡介苗是宝宝出生后收到的第一份’健康礼物’。”这种诞生于百年前的减毒活疫苗,至今仍是全球结核病防控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对新生儿而言,它能有效降低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等重症结核的发生风险。本文将从专业视角出发,系统梳理皮内注射用卡介苗的接种要点,帮助从业者和家长更全面地理解这一关键免疫措施。

一、认识卡介苗:为何它是”人生第一针”

要做好卡介苗接种工作,首先需要理解它的”身份”与”使命”。卡介苗(BCG)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经过13年230次传代培养获得的减毒活菌株制成,这一过程就像给细菌”驯化”——保留激发免疫力的能力,却失去致病的威力。

1.1核心作用:构建结核防护网

临床数据显示,卡介苗对儿童重症结核(如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的保护效力可达80%以上,对普通肺结核的保护效力约50%-80%。这种保护尤其在出生后前5年内最为显著,能为免疫系统尚未成熟的婴幼儿筑起第一道防线。需要强调的是,卡介苗并不能完全杜绝结核感染,但能大幅降低病情严重程度,这对结核高负担地区的儿童意义重大。

1.2适用人群:谁需要接种?

我国现行免疫规划明确规定:所有出生时无禁忌症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尽早接种卡介苗;未接种卡介苗的婴儿,若不满3月龄可直接补种;3月龄-3岁儿童需先做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结果阴性方可补种;4岁及以上儿童不再补种。这一规定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新生儿免疫系统对卡介苗反应最敏感,二是随着年龄增长,自然感染结核的概率增加,盲目接种可能引发异常反应。

二、接种前准备:细节决定安全与效果

我常和新来的护士说:“卡介苗接种不是’扎一针’那么简单,前期准备做到位,能避免80%的问题。”从评估接种对象到物品准备,每个环节都需严谨对待。

2.1严格评估:排除禁忌症与暂缓接种情况

接种前必须详细询问并记录受种者的健康状况,重点关注以下情况:

绝对禁忌症: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白血病等)、严重过敏体质(对疫苗成分过敏)、正患急性传染病或处于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如肺炎急性期、哮喘急性发作)。

暂缓接种:新生儿体重<2500克(低出生体重儿)、存在皮肤感染(如严重湿疹、脓疱疮)、体温≥37.5℃(需退热后再评估)。

曾遇到一位新手妈妈,抱着出生3天的宝宝来接种,说”孩子有点拉肚子”。仔细检查发现宝宝大便次数虽多但无脱水,精神状态好,属于生理性腹泻,这种情况可以接种;但如果是脓血便或伴随发热,就必须暂缓。

2.2物品与环境:专业操作的基础保障

疫苗与耗材:卡介苗需保存在2-8℃环境中,取出后30分钟内使用(超时需废弃);必须使用专用1ml蓝芯注射器(卡介苗剂量仅0.1ml,普通注射器误差大),针头选择4-4.5号(太粗会导致药液外渗)。

消毒用品:75%乙醇棉球(禁用碘类消毒剂,以免刺激皮肤影响反应观察)、无菌棉签、医疗废物回收袋。

环境要求:接种室需通风良好,温度控制在22-26℃(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弱),操作台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确保无菌。我曾见过因消毒不彻底导致接种部位感染的案例,后来我们规定每接种1人必须重新消毒台面,这个习惯一直保留至今。

三、规范操作:精准注射是关键

“皮内注射”四个字背后是数十年的经验总结——注射过深会导致局部反应过重甚至形成脓肿,过浅则可能接种失败。具体操作需严格遵循”定位-消毒-注射-观察”四步流程。

3.1定位:找到正确的”黄金点”

注射部位固定为左上臂三角肌下缘皮内(选择左臂是为了与其他疫苗接种部位区分,便于后续观察)。定位方法:让受种者自然下垂手臂,找到三角肌最隆起处,向下1横指(约2cm)的位置,此处皮肤较薄,皮内层次清晰。新手容易犯的错误是位置过高(靠近肩部)或过低(接近肘部),这会影响疫苗吸收和卡痕形成。

3.2消毒:轻柔而彻底的清洁

用75%乙醇棉球以注射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擦拭,直径≥5cm,待自然干燥(约30秒)。切记不可来回擦拭或重复使用棉球,否则可能将细菌带入皮内。曾有一位家长心疼宝宝,看到消毒时宝宝哭闹,伸手去擦消毒区域,这是绝对禁止的——手上的细菌可能导致接种部位感染。

3.3注射:“两快一慢”的技巧

抽取0.1ml卡介苗(需确认无气泡,有气泡需排空),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使表皮与真皮分离更明显),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5-10°角刺入皮内(针尖斜面向上,刺入深度以可见针尖斜面为宜)。刺入后回抽无回血(皮内无大血管,一般无需回抽,但规范操作需检查),缓慢推注药液(约5秒推完)。推注时可见局部隆起一个直径5-8mm的皮丘(类似”小蚊子包”),这是判断注射成功的关键标志。推注完毕后,快速拔针,不可按压(按压会导致药液外渗)。

我带教时常让新手用橘子皮练习:把橘子皮当作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