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免疫学实验技术抗原抗体反应第1页,共1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节抗原-抗体反应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相遇可发生特异性结合,呈现某种反应现象因抗体主要来自血清,因此在体外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称为血清学反应或免疫血清学技术由于抗体纯化技术及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明与应用,抗体不一定来自血清,因此,血清学反应已不能完全代表抗原-抗体反应。第2页,共1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页,共1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抗原-抗体反应特点1、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特异性结合(特异性)伤寒杆菌的抗体只与伤寒杆菌结合,不与痢疾杆菌结合,反之亦然这种特异性结合是由抗原分子上的决定簇和抗体分子V区中的超变区相互适应所决定的。但抗原成分复杂,常含有多种抗原决定簇,可以刺激机体分别产生相应的抗体,即多克隆抗体.如果两种不同的抗原物质具有部分相同或类似结构的决定簇,则与抗体血清反应时可出现交叉反应。如变形杆菌与立克次氏体之间有共同抗原决定族。(其他例子)第4页,共1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CLCLCH1VLVLVHVHCH2CH3C端N端恒定区可变区FC段Fab段铰链区补体结合Fc受体结合抗原结合部位第5页,共1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6页,共1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抗原抗体结合是分子表面的非共价键结合(可逆性)结合力的大小取决于两分子间由氢键、疏水键、静电引力和范德华力组成的引力与电子云产生的排斥力相互作用后的合力两分子之间有较强的结合力,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解离,解离后的抗原和抗体性质不变.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分子表面的结合,这一过程受物理化学的、热力学的法则所制约,结合的温度应在0-40℃内,pH在4-9范围内。如超过60℃或pH降到3以下时,则抗原抗体复合物又可重新离解。利用抗原抗体既能特异性结合,又能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分离,可进行亲和层析,以制备免疫纯的抗原或抗体。第7页,共1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抗原-抗体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反应的阶段性)第一阶段为特异性结合阶段,此阶段需时短,无可见反应出现第二阶段为可见反应阶段,需时较长,出现可见现象,表现为沉淀、凝集和细胞溶解等。第8页,共1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抗原与抗体结合是否呈现明显可见的反应现象,与两者的分子比例密切相关(最适比例性)只有在抗原与抗体呈适当比例时,结合反应才出现凝集,沉淀等可见反应结果,在最适比例时,反应最明显。因抗原过多或抗体过多而出现抑制可见反应的现象,称为带现象。凝集反应时,因抗原为大的颗粒性抗原,容易因抗体过多而出现前带现象,因而需将抗体作递度稀释,而固定抗原浓度。沉淀反应的抗原为小分子的可溶性抗原,通常稀释抗原,以避免抗原过剩而出现后带现象。第9页,共1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按钮后内容需整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