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追根溯源:何为词语的感情色彩?演讲人
CONTENTS追根溯源:何为词语的感情色彩?抽丝剥茧:词语感情色彩的分类与典型示例拨云见日:教学实践中的常见问题与成因分析守正创新: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与实践路径以评促学:多元评价与教学反思目录
2025小学语文词语感情色彩课件
作为一名深耕小学语文教学12年的一线教师,我始终认为,词语是语言的细胞,而感情色彩则是词语的“温度”。它不仅决定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更承载着情感传递与价值观引导的重要功能。在日常教学中,我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写作文时用“聪明”形容耍小心机的角色,用“节俭”描述过度吝啬的行为——这些“错位”的表达,本质上是对词语感情色彩的模糊认知。因此,今天我将围绕“小学语文词语感情色彩”这一主题,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展开系统讲解。
01追根溯源:何为词语的感情色彩?
1概念界定与核心价值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情感评价而附着的或褒扬、或贬斥、或中立的情感倾向。它是汉语词汇系统中极具人文性的特征,也是小学语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从语言运用层面看,准确把握感情色彩能让表达更精准:如“顽强”与“顽固”仅一字之差,前者褒扬坚持,后者贬斥固执;从思维发展层面看,辨析感情色彩需要学生结合语境、人物、事件等多维度信息,锻炼逻辑判断能力;从价值观培养层面看,褒义词传递真善美的正向引导(如“奉献”“勇敢”),贬义词警示假恶丑的负面行为(如“贪婪”“欺骗”),中性词则帮助学生客观描述事物(如“行走”“阅读”)。
2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学定位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小学阶段需“初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能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尝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具体到感情色彩教学,低段(1-2年级)需“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如通过插图感知“可爱”是褒义);中段(3-4年级)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如辨析“夸奖”与“讨好”的情感差异);高段(5-6年级)则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如分析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感情色彩变化,如“骄傲”既可褒扬“为祖国骄傲”,也可贬斥“骄傲自满”)。
02抽丝剥茧:词语感情色彩的分类与典型示例
1褒义词:传递正向价值的“阳光词汇”褒义词是对人、事、物的肯定、赞许或喜爱的词语,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传递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例如:
品德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中的“温暖”“亲切”“奉献”;《司马光》中的“机智”“勇敢”;
品质类:《落花生》中的“朴实”“谦逊”;《少年闰土》中的“活泼”“能干”;
状态类:《荷花》中的“清香”“柔美”;《观潮》中的“壮观”“雄伟”。
教学中需注意,部分褒义词会因语境变化产生“变调”。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母亲说的“精彩”是直接褒扬,父亲说的“糟糕”看似贬斥,实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关爱,此时需引导学生结合人物关系与情感意图理解。
2贬义词:警示负面行为的“警钟词汇”贬义词是对人、事、物的否定、批判或厌恶的词语,能帮助学生建立是非判断标准。典型示例包括:
品行类:《狐狸和乌鸦》中的“狡猾”“奉承”;《陶罐和铁罐》中的“傲慢”“轻蔑”;
状态类:《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中的“急躁”“拖沓”;《守株待兔》中的“懒惰”“侥幸”;
情感类:《巨人的花园》中“训斥”“冷酷”;《去年的树》中“砍伐”(破坏自然的负面行为)。
需要强调的是,部分贬义词在特定语境中可能产生“反讽”效果。如《少年闰土》中“我”说“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四角”本为中性,但结合上下文,实则暗含对自己“见识狭窄”的自嘲,此时需引导学生通过语气、标点(如破折号、省略号)感知隐含情感。
3中性词:客观描述世界的“基础词汇”中性词不带明显褒贬倾向,主要用于客观叙述或说明,是语言表达的“底色”。小学语文中的中性词可分为:
动作类:《爬天都峰》中的“攀登”“休息”;《赵州桥》中的“设计”“建造”;
事物类:《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珊瑚”“贝壳”;《太阳》中的“温度”“距离”;
状态类:《草船借箭》中的“出发”“返回”;《松鼠》中的“跳跃”“梳理”。
中性词的教学重点在于“语境赋色”。例如“骄傲”单独使用时是中性词,但“他为祖国感到骄傲”中因“祖国”的正向属性变为褒义;“他考了满分就骄傲了”中因“自满”的负面结果变为贬义。这一特性需通过对比练习强化,如给出“平静”“改变”“结果”等词,让学生造句并说明情感倾向。
03拨云见日:教学实践中的常见问题与成因分析
1典型问题清单01通过近3年对12个班级的跟踪观察,我梳理出学生在词语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