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概论》期末考试重点及答案.docxVIP

《文化遗产概论》期末考试重点及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遗产概论》期末考试重点及答案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演进中创造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与非物质遗存,其保护与传承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以下从核心概念、分类体系、价值维度、保护理论、国际实践、中国经验及前沿挑战七个方面梳理期末考试重点,并附详细解答。

一、文化遗产的核心概念与本质特征

问题1:如何定义“文化遗产”?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进程中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物质与非物质遗存。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其本质特征可概括为三点:

1.历史性:承载特定时代的技术、观念与社会关系,是文明演进的“活化石”。例如,殷墟甲骨文直接记录了商代的文字系统与祭祀制度。

2.代表性:反映某一群体或社会的文化认同,如昆曲作为“百戏之祖”,凝聚了中国古典戏剧的美学范式。

3.脆弱性:物质遗产面临自然侵蚀(如莫高窟壁画褪色)与人为破坏(如战争损毁);非物质遗产依赖传承人口述心传,易因传承人断层或文化语境消失而消亡(如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濒危)。

问题2: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根本区别在于“存在形态”与“传承方式”:

-物质文化遗产(CulturalHeritage)是静态、可触的实体,包括文物(如青铜器、书画)、建筑群(如故宫)、遗址(如良渚古城),其价值通过物理形态与历史信息体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是动态、活态的实践,包括口头传统(如史诗《格萨尔王》)、传统表演艺术(如川剧变脸)、社会实践(如妈祖信俗)、传统手工艺(如龙泉青瓷烧制),其价值依赖人的参与、表演与传承,具有“人在艺在”的特性。

二、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与典型案例

问题3:物质文化遗产的三级分类标准是什么?各举一例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修订),物质文化遗产按价值等级分为:

1.不可移动文物:固定于特定地域的文化遗存,包括古文化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古墓葬(秦始皇陵)、古建筑(应县木塔)、石窟寺(龙门石窟)、石刻(大足石刻)等;

2.可移动文物:可收藏、展示的单件或群体文物,分为珍贵文物(一级至三级)与一般文物,如一级文物“后母戊鼎”、二级文物“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3.文化景观:自然与人类共同作用形成的遗产,包括由人类设计建造的景观(苏州古典园林)、有机进化的景观(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关联性文化景观(哈尼梯田,体现人与山地生态的和谐)。

问题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大领域”具体包括哪些?各领域的典型项目是什么?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五大领域:

1.口头传统与表现形式:如藏族《格萨尔》史诗、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

2.表演艺术:如京剧(2010年列入人类非遗)、昆曲(2001年首批);

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如春节(2006年列入国家级)、那达慕大会;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如二十四节气(2016年列入人类非遗)、藏族天文历算;

5.传统手工艺:如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

三、文化遗产的多维价值分析

问题5: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OUV)包含哪些维度?如何评估?

“突出普遍价值”是UNESCO认定世界遗产的核心标准,包含五大维度:

1.历史价值:反映人类历史某一阶段的关键事件或进程。例如,敦煌莫高窟的45000平方米壁画,系统展现了从十六国至元代1000余年的佛教艺术与中外交流史。

2.艺术价值:代表某一文化传统或美学成就的巅峰。如故宫建筑以“中轴对称、院落递进”的布局,体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则以青绿山水技法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范式。

3.科学价值:揭示自然规律或技术创新。如都江堰水利工程(公元前3世纪)通过“鱼嘴分水、飞沙堰排沙、宝瓶口引水”的系统设计,实现了无坝引水的生态治水智慧,至今仍在使用。

4.社会价值:维系社区认同与文化多样性。如福建土楼作为客家群体的聚居建筑,其“圆形围合”的空间结构强化了家族凝聚力;彝族火把节通过集体歌舞、斗牛等活动,传承了族群的历史记忆。

5.精神价值:承载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如长城不仅是军事防御工程,更被升华为“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象征;敦煌藏经洞出土的《金刚经》(868年)是世界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体现了佛教传播与技术创新的双重精神遗产。

评估时需结合“真实性”(Authenticity)与“完整性”(Integrity)原则:真实性要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