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砌体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干了十来年的砌筑活,从工地小工到现在带班组管质量,最深刻的体会就是:砌体工程看似“搬砖抹灰”简单事,实则是建筑结构里的“隐形骨架”。墙体的垂直度、砂浆的饱满度、裂缝的控制,哪一项没做好,都可能成为后期渗漏、结构变形的隐患。今天就从咱们一线施工的视角,唠唠如何把砌体质量的“生命线”牢牢攥在手里。
一、根基要稳:材料与设备的源头把控
行内有句老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砖才能砌好墙。”材料是砌体质量的第一道门槛,这关过不了,后面再精细的操作都是白搭。
1.1原材料的“三查三验”
首先是砖块类材料。无论是烧结普通砖、多孔砖还是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进场前必须核查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重点看强度等级(比如烧结砖至少MU10,混凝土砌块不低于MU5)、尺寸偏差(允许±2mm内)、外观是否有缺棱掉角。我曾见过一批多孔砖,表面看着没问题,切开后内部有蜂窝状空洞,这种砖一受力就酥,当场就得退货。
然后是砂浆原材料。水泥要查安定性和强度(常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过期3个月的坚决不用;砂必须用中砂,含泥量不超过5%(用手搓砂,指缝不留泥灰才算合格);石灰膏要提前15天熟化,防止“爆灰”鼓包;外加剂(比如早强剂、防水剂)必须有检测报告,严禁超量使用——去年有个工地为赶工多掺早强剂,结果砂浆凝结过快,上墙后和砖块粘结不牢,拆了重砌花了半个月。
1.2设备与工具的“精细保养”
搅拌砂浆的搅拌机必须定期校准计量系统,尤其水灰比控制(比如M5砂浆水灰比约0.6)。我带的班组每天开工前都会用标准量桶测搅拌机的加水误差,超过2%就调设备。还有靠尺、线坠、百格网这些检测工具,每星期用校准块核对一次——有回质检发现墙面垂直度偏差,最后查到是靠尺本身变形了,这教训让我们再也不敢马虎。
二、先手布局:技术准备与交底的“战前动员”
前几年跟着师傅学的时候,他总说:“砌筑像画画,先打草稿再落墨。”技术准备就是给墙体“打草稿”,漏掉一步后面全乱套。
2.1图纸会审与现场实测
拿到图纸先别急着干,要带着“问题意识”核对。比如检查门窗洞口尺寸与砌块模数是否匹配(普通砖模数115mm,洞口宽度最好是115的倍数),构造柱、圈梁位置是否明确,有没有漏标的拉结筋(通常每500mm高设2φ6拉结筋,伸入墙内不小于1m)。去年有个项目图纸标着“转角处设构造柱”,但没标具体尺寸,我们现场实测发现转角墙长只有1.2m,按规范构造柱最小截面200×200,结果导致门窗洞口缩小,最后改了设计才开工。
现场实测更关键。用激光水平仪复核主体结构的标高、轴线,偏差超过20mm的要提前用细石混凝土找平。我记得有次楼板标高误差30mm,没处理直接砌墙,结果顶层墙体比设计矮了一块砖,返工拆了两层墙,耽误了10天工期。
2.2技术交底的“手把手教学”
交底不是念文件,得让工人“听得懂、做得会”。我通常会带着班组到样板间现场讲:“看这面墙,排砖时要错缝搭砌,普通砖搭砌长度不小于1/3砖长(约80mm),空心砖不小于1/2(约120mm),像这种通缝(指上下皮砖缝对齐)绝对不允许,后期准裂。”
还要强调特殊部位的做法:比如卫生间墙脚要先砌200mm高混凝土坎台,防止返潮;门窗洞口两侧300mm内不能用半砖,得用整砖加强;与框架柱连接的地方,拉结筋要提前从柱内植筋(植筋深度不小于10d,拉拔试验必须合格),不能图省事直接塞铁丝——前年有个工人偷懒没植筋,结果墙体和柱子脱开,刮风时墙缝里呼呼漏风,最后用结构胶灌缝才补救回来。
三、过程管控:从“一块砖”到“一面墙”的细节攻坚
砌筑过程就像绣十字绣,每一针都得精准。我把它拆成“前、中、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必查点”。
3.1砌筑前:排砖撂底与砂浆“预演”
正式砌筑前,要在地面上“排砖撂底”:按门窗洞口、构造柱位置,从墙的一端开始摆砖,调整灰缝宽度(水平和竖直灰缝控制在8-12mm,最优10mm)。比如墙长3600mm,用240mm长的砖,灰缝宽度=(3600-15×240)÷14≈8.57mm,这样排出来的砖缝均匀,不会出现“破活”(半砖)集中的情况。
砂浆搅拌要“看天吃饭”:夏天高温时,砂浆要2小时内用完(超过时间会初凝,粘结力下降);雨天要减少砂的含水率(提前测砂的含水量,调整加水量)。我们班组有个“土办法”:用手抓一把砂浆,松开后成团不松散,扔到砖上能摊开5-6cm直径,说明和易性刚好。
3.2砌筑中:“三皮一吊、五皮一靠”的实时校正
砌筑时要“上跟线、下跟棱”,每砌三皮砖就要用线坠吊垂直度(偏差不超过3mm),五皮砖用2m靠尺检查平整度(偏差不超过5mm)。我带的工人里有个“快手”,为了赶进度,连续砌了10皮砖才检查,结果垂直度偏了15mm,最后不得不拆了重砌——这活看似慢,实则是“慢工出细活”。
灰缝饱满度是关键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