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医中一得医医十病
“医中一得”,非指奇方妙术,亦非指绝世秘传,更多的是医者在临证实践中,对疾病本质、对人体规律、对诊疗思路的一点深刻体悟与独到见解。此“一得”,或源于对经典理论的再认识,或源于对疑难杂症的苦思冥想,或源于对细微脉象、舌象的精准捕捉。而“医医十病”,则言此“一得”一旦领悟,便能触类旁通,指导多种疾病的诊治,起到提纲挈领、执简驭繁之效。此非夸大其词,实乃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精髓之体现。
一、“医中一得”之内涵:执简驭繁,悟其根本
中医之学,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但若能于纷繁复杂的证候表现中,抓住疾病的根本病机,即所谓“一得”,则如舟行大海而得指南针,虽航路万千,亦不致迷失。此“一得”,往往关乎中医最核心的理论基石。
其一,在于“整体观念”之深化。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相连,气血相关,阴阳互根。外在的病症,往往是内在脏腑功能失调的反映。例如,见咳嗽,不独治肺,或调肝(木火刑金),或健脾(培土生金),或益肾(金水相生)。若能悟透此“整体”之妙,便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曾遇一患者,长期失眠,伴心烦口苦,多方求治于安神之品,效不显。后察其舌边红,苔薄黄,脉弦细,思其肝阴不足,虚火扰神,遂以滋养肝阴、清热除烦为法,数剂而安。此“得”在于不囿于“失眠即安神”之见,从整体辨为肝阴亏虚,火扰心神,故能应手取效。
其二,在于“辨证论治”之精要。“证”是疾病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概括。同一“证”,可见于不同疾病;同一疾病,亦可有不同“证”。所谓“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其核心在于辨证的精准。若能悟透“证”之本质,则“一得”可愈“十病”。譬如“脾胃虚弱”之证,可见于胃痛、痞满、泄泻、虚劳,甚至眩晕、水肿等多种疾病。若辨证准确,投以健脾益气之剂,如香砂六君子汤之类,随证加减,则诸病可瘳。此非一方治百病,实乃一“证”统百病,一“法”愈百病。
其三,在于“知常达变”之智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其常规,亦有其变端。“常”者,普遍规律也;“变”者,特殊情况也。医者既要掌握疾病的一般规律,更要能识别其特殊变化。此“一得”,或许就是对某种“变”的深刻把握。例如,一般而言,外感风寒当辛温解表,但对于素体阴虚之人,单纯辛温则易伤阴,此时需兼顾养阴,方为周全。若能悟此“阴虚外感”之变局,施以滋阴解表之法,则能应对此类复杂情况,此亦“医医十病”之谓也。
二、“医医十病”之实践:由博返约,触类旁通
“医中一得”并非凭空而来,它植根于深厚的理论素养与丰富的临床实践。一旦领悟,则如庖丁解牛,目无全牛,于复杂病情中能直中肯綮。
以“气机失调”为例。人身之气,升降出入,周流不息。若气机逆乱,则百病由生。或郁滞不行,或上逆不降,或下陷不升。此“气机失调”便是一重要的“医中一得”。悟此,则凡因气滞、气逆、气陷所致之病,皆可从调畅气机入手。
*若见胸胁胀闷,善太息,情绪抑郁,此肝气郁结也,当疏肝理气,如柴胡疏肝散之类,可用于郁证、胃脘痛、胁痛等。
*若见咳嗽气喘,痰多胸闷,此肺气壅滞也,当宣肺理气,如三拗汤、苏子降气汤之属,可用于咳嗽、喘证、哮病等。
*若见胃脘胀满,嗳气吞酸,恶心呕吐,此胃气上逆也,当和胃降逆,如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之类,可用于呕吐、呃逆、嘈杂等。
*若见少腹坠胀,脱肛阴挺,此中气下陷也,当益气升提,如补中益气汤,可用于泄泻、痢疾、脱肛、子宫脱垂等。
仅仅一个“气机失调”的核心病机,便能指导多种不同疾病的治疗思路。医者若能深刻理解气机运行的规律,并掌握调畅气机的多种方法(如疏肝、宣肺、和胃、降逆、升提、行气、破气等),则面对纷繁复杂的病症,便能找到其共同的病理环节,从而“医医十病”。
再以“痰湿内生”为例。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湿为患,可阻于肺,可困于脾,可蒙蔽清窍,可流注经络。此“痰湿”为患,亦是一重要的“医中一得”。
*痰湿阻肺,则咳喘痰多;
*痰湿困脾,则脘痞腹胀,食少便溏;
*痰湿蒙蔽清窍,则眩晕头痛,甚至神昏癫狂;
*痰湿流注关节,则肢体麻木,沉重疼痛。
治则总以健脾化痰祛湿为要。根据痰湿所在部位及兼夹邪气的不同,选用二陈汤、苓桂术甘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指迷茯苓丸等方剂,随证化裁,便能治疗多种因痰湿引起的疾病。此亦“医中一得,医医十病”之体现。
三、“医中一得”之境界:勤求古训,融会贯通
“医中一得”的获得,非一朝一夕之功。它要求医者“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于经典中汲取智慧;“博览群书,广涉新知”,于各家学说中拓展视野;更要“静心体悟,勤于总结”,于临证中反复印证。
此“一得”,不是故步自封的偏见,而是深思熟虑的洞见;不是僵化不变的教条,而是活学活用的指针。它能帮助医者在临床中由博返约,执简驭繁,提高诊疗效率与疗效。
对于年轻医者而言,不宜急于求成,希求一蹴而就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