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流程培训演讲人:日期:
CATALOGUE目录01基本概念与法规要求02报告流程规范03因果关系评估流程04信号反馈与处置05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06实操工具与平台应用
01基本概念与法规要求
不良反应定义与分类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等,需与用药错误或药品质量问题严格区分。药品不良反应(ADR)定义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无需治疗)、中度(需干预但不危及生命)、重度(导致住院或残疾/死亡);按机制分为A型(剂量相关可预测)和B型(特异质反应不可预测)。ADR分类标准包括迟发性反应(如氯霉素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相互作用(如华法林与抗生素联用致出血)、遗传药理学相关反应(如G6PD缺乏者用磺胺类药物诱发溶血)。特殊类型ADR
明确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机构、经营企业的ADR报告主体责任,规定对瞒报、漏报的处罚措施(如罚款、暂停销售等)。相关法规与监管框架《药品管理法》核心要求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制定的《药物警戒计划》要求,涵盖ADR信号检测、风险评估及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PSUR)提交规范。ICH-GCP与E2A指南中国采用“可疑即报”原则,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实现实时上报,并建立重点监测品种目录(如抗菌药物、抗肿瘤药)。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NMPA)
院内监测体系构建要求医师、护士、药师定期接受ADR识别与处置培训,发现严重ADR需24小时内上报,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提交至省级中心。医务人员培训与报告患者沟通与数据管理向患者解释ADR风险及应对措施,建立院内ADR数据库用于趋势分析(如某抗生素致皮疹发生率统计),定期向药监部门提交汇总分析报告。成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ADR监测小组,由临床药师牵头,制定院内报告流程(如电子病历系统嵌入ADR填报模块)。医疗机构职责与义务
02报告流程规范
病例信息的收集与识别需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过敏史)、用药情况(药品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不良反应表现(症状、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及转归情况(是否痊愈、后遗症等),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全面采集临床数据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因果关系评估标准或Naranjo评分量表,分析药品与不良反应的关联性,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如合并用药、基础疾病等)。因果关系评估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自动抓取可疑病例,同时鼓励医护人员主动上报,建立多渠道信息收集机制。主动监测与被动报告结合
遵循国际规范采用ICHE2B(R3)格式或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的电子表格,确保字段标准化(如MedDRA术语编码不良反应名称、药品使用WHO-DD编码)。标准化报告填写要点关键字段完整性必填项包括患者标识符、不良反应描述、怀疑药品信息(批号、生产厂家)、报告人联系方式,缺失数据需标注“未知”而非留空。语言表述规范使用医学术语描述症状(如“荨麻疹”而非“皮肤起疹”),避免主观臆断,客观记录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肝功能ALT值)。
内部审核与提交机制数据安全与归档电子报告需加密传输至省级/国家级监测平台,纸质文件保存至少5年,定期备份数据库以防信息丢失。时效性管理严重不良反应(如死亡、致畸)需24小时内上报至国家监测系统,非严重病例不超过15个工作日,并建立内部预警机制跟踪处理进度。多级审核制度一线医护人员填写报告后,由科室ADR联络员进行初步形式审核,再提交至医院药学部或ADR监测小组进行医学内容复核,确保逻辑一致性。
03因果关系评估流程
初步临床评估方法时序性分析首先需明确用药与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顺序,判断药物暴露是否发生在症状出现前,并评估潜伏期是否符合已知的药理学特性。对于延迟性反应(如肝毒性),需结合药物代谢周期综合分析。030201去激发与再激发试验通过暂停用药(去激发)观察症状是否缓解,或在严密监护下重新给药(再激发)验证反应重现性。再激发需谨慎执行,仅适用于非严重反应且伦理允许的情况。鉴别诊断排除法系统排查其他潜在病因(如基础疾病进展、合并用药、环境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排除非药物相关性干扰。
Naranjo评分量表采用标准化问卷(如0-13分制),量化评估用药与反应的因果关系强度(分为“肯定”“很可能”“可能”“可疑”四级),重点关注剂量相关性、客观证据及同类药物已知不良反应的一致性。WHO-UMC因果关系分类系统依据全球统一的六分类法(肯定/很可能/可能/不太可能/待评价/无法评价),整合流行病学数据与个体病例特征,尤其适用于跨国药物安全数据库的横向比对。贝叶斯概率分析基于先验概率(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似然比(患者临床表现与药物特性的匹配度),通过数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