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古诗词平水韵注释与朗诵指导资料
引言
中华古诗词,乃吾国文化之瑰宝,其语言凝练,意境深邃,音韵和谐,历千百年而熠熠生辉。欲真正领略其艺术魅力,不仅需解其文辞之意,更需明其声韵之妙。平水韵作为古诗词创作与品鉴的重要声韵依据,至今仍对我们理解古人作品的音律美具有不可或代的指导意义。本资料旨在对平水韵进行系统梳理与注释,并结合朗诵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冀能助诗词爱好者登堂入室,更深切地感受古典诗词的声情并茂之美。
一、平水韵概述
(一)平水韵的定义与渊源
平水韵,并非一蹴而就之产物,其形成与发展源远流长。简言之,它是金元时期以平水(今山西临汾一带)地方命名的一部韵书所归纳的韵部系统,后成为后世科举考试及文人诗词创作遵奉的标准韵书。其直接源头可追溯至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历经唐《唐韵》、宋《广韵》、《集韵》等演变,至金代王文郁《平水新刊韵略》归并为一百零六韵,元代阴时夫《韵府群玉》沿用之,遂成定格。此一百零六韵,即为我们今日所言之“平水韵”。
(二)平水韵的四声与韵部
平水韵将汉字之声分为“平、上、去、入”四声。
1.平声:平声字声调平缓悠长,在诗词中常被用来营造舒缓、平和或绵长的意境。平声又分为“上平声”与“下平声”,此乃因旧时刊刻韵书,平声字多,故分为两卷,非谓声调有别。上平声包含十五韵,下平声包含十五韵,共计三十韵。
2.上声、去声、入声:此三者合称为“仄声”。仄者,侧也,不平之意。
*上声:声调由低转高,或有转折,音势上扬而短促。
*去声:声调由高转低,音势直送而远。
*入声:声调短促急收,发音时喉部有阻塞感,为古汉语特色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消失,分别派入平、上、去三声之中(即“入派三声”)。
平水韵一百零六韵中,除三十平声韵外,上声韵有二十九,去声韵有三十,入声韵有十七。每一个韵部包含若干读音相同或相近(主要指韵腹、韵尾相同)的汉字,这些汉字在古诗词中可互相押韵。
二、平水韵的辨识与运用注释
(一)韵脚的确定
古诗词的押韵位置因体裁而异。近体诗(律诗、绝句)通常是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押韵则相对灵活,可隔句押,可句句押,可换韵。辨识韵脚,首先需找出诗句末尾的押韵字,然后查阅平水韵表,确定其所属韵部。凡同属一韵部之字,方可视为押韵(“邻韵通押”在近体诗中一般不允许,古体诗中则较常见)。
(二)古今音变的考量
平水韵反映的是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已有显著差异。最大的变化在于入声的消失及部分字声母、韵母的演变。因此,我们在阅读古诗词时,不可仅凭现代读音来判断押韵与否或平仄归属。例如,“斜”字,古音属下平声“麻”韵,读如“霞”(xiá),故“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中二字押韵;“看”字,在平声韵部中读平声(kān),在仄声韵部中读去声(kàn),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
(三)多音字的处理
古诗词中多音字现象普遍,其读音需根据词义、语境及平仄、押韵要求来确定。例如,“中”字,作“中间”解时读平声(zhōng),作“射中”解时读去声(zhòng);“兴”字,作“兴起”解时读平声(xīng),作“兴致”解时读去声(xìng)。选择读音时,应以符合诗意、合乎格律为要。
(四)入声字的辨识
入声字的辨识是掌握平水韵的难点之一,因其在普通话中已不独立存在。辨识入声字,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查阅韵书或入声字表:这是最直接可靠的方法。
2.语音特点记忆:部分入声字在方言(如吴语、粤语、闽语等)中仍保留入声读法,可借助方言辅助记忆。
3.偏旁类推:同声旁的字,若其中一字为入声,则其他字可能也是入声(需注意例外)。例如,“白”为入声,则“伯、泊、粕”等多为入声。
4.诗词语境判断:根据诗词的平仄格式,若某字按现代读音应为平声,但置于仄声位置,则此字很可能是古入声字。
(五)平仄的判定
平仄是近体诗格律的核心要素,用以构建诗句的节奏与韵律。判定一个字的平仄,主要依据其在平水韵中的声调归属:平声字为平,上、去、入声字为仄。初学者需常备平水韵表或平仄字典,逐步积累常用字的平仄属性。
示例:
以王之涣《登鹳雀楼》为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韵脚字“流(liú)”、“楼(lóu)”,均属平水韵下平声“十一尤”韵,故为押韵。
“白”、“日”、“依”、“山”、“尽”:“白”(入声,陌韵)、“日”(入声,质韵)、“尽”(上声,轸韵)为仄声;“依”(平声,微韵)、“山”(平声,删韵)为平声。
“黄”、“河”、“入”、“海”、“流”:“黄”(平声,唐韵)、“河”(平声,歌韵)、“流”(平声,尤韵)为平声;“入”(入声,屋韵)、“海”(上声,贿韵)为仄声。(此处仅为简单平仄辨识,具体格律分析从略)
三、古诗词朗诵指导
朗诵是沟通古今、体味诗情的重要桥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