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初中中国历史宋元对外政策课件.pptxVIP

2025 初中中国历史宋元对外政策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认知前提:宋元对外政策的历史坐标演讲人

认知前提:宋元对外政策的历史坐标01比较与反思:宋元对外政策的特征与影响02分阶段解析:宋元对外政策的具体实践03总结:宋元对外政策的当代启示04目录

2025初中中国历史宋元对外政策课件

作为一名深耕中学历史教学十余年的教师,每当站在讲台上讲述宋元时期的对外关系时,我总会想起博物馆里那些来自波斯的玻璃器、东南亚的香料残片,以及《马可波罗行纪》中对杭州“天城”的惊叹描述。这些跨越时空的见证,串联起宋元王朝与世界对话的生动图景。今天,我们将沿着历史的脉络,系统梳理宋元两朝对外政策的演变逻辑、核心内容与历史影响,感受中华文明在开放与守成中的独特智慧。

01认知前提:宋元对外政策的历史坐标

认知前提:宋元对外政策的历史坐标要理解宋元对外政策的特殊性,首先需要明确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这一时期,中国历史正经历着两大关键转变:

1政治格局的多元碰撞北宋(960-1127):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后,虽实现中原统一,但始终面临辽(契丹)、西夏(党项)、大理等政权的并立。这种“多国并立”的格局,使北宋的对外政策兼具“处理边疆政权关系”与“发展海外交流”的双重属性。12元朝(1271-1368):作为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史地理志》),庞大的版图为对外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3南宋(1127-1279):靖康之变后偏安江南,失去对北方的控制,与金、蒙古形成新的对峙。疆域的收缩反而强化了对海洋的依赖,海外贸易成为支撑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

2经济基础的深刻变革从“中原中心”到“海洋转向”:中唐以降的经济重心南移在宋代完成,江南地区成为粮食、丝绸、瓷器的生产中心。这些高附加值商品亟需更广阔的市场,推动着对外交流从传统的陆路(丝绸之路)向海路(海上丝绸之路)倾斜。

货币经济的活跃: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广泛使用铜钱、银铤,元朝推行纸币“中统钞”。货币体系的完善为跨区域贸易提供了结算便利,也刺激了民间贸易的繁荣。

3文化氛围的开放包容宋代儒学虽强调“华夷之辨”,但士大夫阶层对“胡风”并不排斥。从《东京梦华录》中“北食店”“南食店”的记载,到《清明上河图》里胡商的身影,都体现了文化的多元交融。

元朝推行“四等人制”虽有民族差异,但对宗教、艺术采取“兼容并蓄”政策。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在元大都自由传播,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深入中国各地。

02分阶段解析:宋元对外政策的具体实践

1北宋:陆权与海权的双重探索北宋的对外政策可分为“陆路边疆关系”与“海外贸易管理”两条主线,二者既相互独立,又因国力消长产生联动。

1北宋:陆权与海权的双重探索1.1与辽、西夏、大理的互动:从战争到“以和为贵”辽(契丹):宋辽关系以“战-和”交替为特征。宋太祖时期试图通过“先南后北”统一策略收复燕云十六州,但高粱河之战(979)、雍熙北伐(986)的失败,使北宋转向防御。1005年“澶渊之盟”的签订,标志着双方进入“和平共处”阶段:宋每年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在边境设立“榷场”(如雄州、霸州)开展互市。这种“以岁币换和平”的策略,虽被后世批评为“屈辱”,但客观上维持了百年和平,促进了汉契丹文化的融合(如辽仿宋制设科举、印汉字书籍)。

西夏(党项):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更趋复杂。李元昊称帝(1038)后,双方爆发三川口、好水川等战役,北宋屡败。1044年“庆历和议”达成: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西夏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同时开放保安军、镇戎军榷场。西夏通过贸易获得铁器、茶叶,北宋则输入马匹、青白盐,形成“经济依赖下的政治平衡”。

1北宋:陆权与海权的双重探索1.1与辽、西夏、大理的互动:从战争到“以和为贵”大理:北宋与大理的互动以“有限接触”为特点。宋太祖曾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宋挥玉斧”典故),但双方仍通过西南丝绸之路进行茶马贸易。1117年,宋徽宗封大理国王为“云南节度使”,标志着官方关系的正式确立。

1北宋:陆权与海权的双重探索1.2海外贸易的制度构建:从自发到规范北宋的海外贸易在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完善法规,将其纳入国家管理体系。

市舶司的设立:971年(开宝四年),宋太祖在广州设立首个市舶司,后陆续在杭州(989)、明州(今宁波,1004)、泉州(1087)等地设立。市舶司的职能包括:检查进出口货物、征收“抽解”(关税,通常为10%-20%)、“博买”(政府优先购买珍贵商品)、管理外商(如规定“番坊”居住区域)。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北宋中期市舶收入年约50万贯,到南宋更增至200万贯,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5%以上。

贸易对象与商品:北宋海外贸易的主要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