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鉴赏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演讲人:日期:小学古诗鉴赏课件

CATALOGUE目录01古诗基础知识02诗词理解方法03审美鉴赏要点04课堂互动设计05拓展延伸活动06课件制作规范

01古诗基础知识

常见诗体特征五言绝句乐府诗七言律诗词每句五字,共四句,结构紧凑,语言凝练,适合表达瞬间的感悟或描绘简洁的画面,如《静夜思》。每句七字,共八句,讲究平仄对仗,内容多为抒情或叙事,层次分明,如《登鹳雀楼》。句式灵活多变,多采用民间歌谣形式,内容贴近生活,语言通俗易懂,如《江南》。长短句结合,按固定词牌填写,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适合表达婉约或豪放的情感,如《水调歌头》。

古诗语言特点意象丰富古诗常通过自然景物(如月、柳、山)表达情感,形成独特的意境,如“床前明月光”中的“月”象征思乡。音韵和谐古诗讲究押韵和平仄,朗读时节奏感强,如《春晓》的韵脚“晓、鸟、少”形成流畅的音乐美。对仗工整律诗和绝句注重词语的对称与呼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数字与颜色对仗。含蓄凝练古诗语言简洁,往往通过少量字词传递深刻情感或哲理,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进取精神。

诗人背景简介李白被誉为“诗仙”,风格豪放飘逸,擅长描绘壮丽山河和抒发个人抱负,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杜甫被称为“诗圣”,诗歌沉郁顿挫,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王维以山水田园诗见长,诗画结合,意境空灵,如《山居秋暝》《鹿柴》。白居易语言通俗易懂,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代表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卖炭翁》反映社会现实。

02诗词理解方法

平仄与停顿技巧结合诗歌主题(如田园诗轻快、边塞诗激昂),指导学生调整语速、重音和语调,通过声音传递诗歌情感。情感基调把握集体诵读与角色扮演组织分组诵读或分角色演绎叙事诗,增强学生对诗歌节奏的感知,同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划分诗句的平仄规律和语法停顿点(如五言诗“二三”分、七言诗“二二三”分),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美,提升朗读流畅度。朗读节奏训练

关键字词解析意象词深度解读选取诗中核心意象(如“明月”“杨柳”),分析其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例如“明月”常关联思乡之情,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寄托。古今异义对比针对易误解的词汇(如“妻子”古义指“妻与子”),通过对比现代用法,避免学生望文生义,准确理解诗意。动词与形容词赏析聚焦诗中精炼的动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体会诗人用字的生动性与画面感,提升语言敏感度。

意境画面想象鼓励学生根据诗句描述想象视觉(色彩、景物)、听觉(鸟鸣、流水)、嗅觉(花香、泥土)等细节,构建立体画面。提供古诗插图或让学生绘制诗中场景,通过图像与文字互证,深化对意境的理解。以“假如我是诗人”为题,让学生代入角色描述所见所感,强化对诗歌情感与场景的共情能力。多感官联想法绘画与诗句匹配情景模拟写作

03审美鉴赏要点

比喻与拟人分析诗句中工整的对仗结构(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或连续铺陈的句式,体会其节奏感和韵律美。对偶与排比夸张与借代关注诗人通过夸大特征(如“白发三千丈”)或局部代整体(如“朱门酒肉臭”)的手法,理解其强化主题的作用。通过将自然景物或抽象概念比作具象事物(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或赋予无生命物体以人的情感(如“感时花溅泪”),增强诗歌的生动性与感染力。修辞手法识别

画面感营造技巧意象组合空间布局色彩与动静对比解析诗中典型意象(如“明月”“孤舟”“落花”)的选取与组合方式,感受其构建的视觉场景与意境层次。观察诗中冷暖色调的搭配(如“碧玉妆成一树高”),或动态与静态描写的交织(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分析画面张力。梳理诗人通过远近、高低、虚实等空间关系(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营造的立体画面感。

情感表达体会借景抒情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景物描写(如“枯藤老树昏鸦”)含蓄传递孤寂、思乡等情感,避免直白陈述。托物言志对比少数直接表达情感的诗句(如“漫卷诗书喜欲狂”),感悟不同表达方式的感染力差异。分析咏物诗(如《石灰吟》)中物象与诗人品格、志向的关联,体会象征手法的深层含义。直抒胸臆

04课堂互动设计

配乐朗诵指导音乐与节奏匹配选择与古诗情感基调相符的背景音乐(如古筝、笛子等传统乐器),指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平仄和韵律调整朗诵节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情感表达训练通过分析诗中关键词(如“明月”“孤舟”),引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传递诗人的喜怒哀乐,例如用轻柔声音表现恬静画面,用激昂语气展现豪迈情怀。分组角色朗诵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分别扮演诗中角色或自然意象(如“春风”“江水”),通过多声部配合朗诵,立体呈现诗歌意境。

诗意场景讨论跨学科联系结合地理知识分析“大漠孤烟直”的气候特征,或用科学原理解释“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光学现象,深化诗歌理解。情感共鸣提问设计开放式问题(如“如果你是诗人,

文档评论(0)

182****03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加油,年轻没有失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