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医书写病例试题及答案
患者张某,女,32岁,2023年9月15日就诊。
主诉:咳嗽、咯痰不爽5天,加重2日。
现病史:患者5天前因夜间开窗纳凉后出现鼻塞、流清涕,未予重视。次日晨起觉咽干痒,继而咳嗽,初为单声咳,无痰;第3日咳嗽频作,痰渐增多,色白质黏,不易咯出;近2日因工作劳累,咳嗽明显加重,痰转黄色,质黏难咯,偶有痰中带少量血丝,伴咽喉肿痛、口干欲饮(每日饮水约2000ml)、胸闷不适,夜间因咳嗽影响睡眠(每晚仅睡3-4小时),无发热、恶寒,大便2日未行(平素1日1行,质软),小便短黄(每日约6次,量少)。自服“复方鲜竹沥液”2日(每次20ml,每日3次),症状无缓解,遂来就诊。
既往史: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史;3年前因“急性支气管炎”住院治疗1周(具体用药不详);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从事文案工作,长期久坐;喜食辛辣(每日佐餐辣椒),嗜饮冰奶茶(每日1杯);否认吸烟史,偶饮酒(每月1-2次,量少);月经规律(周期28天,经期5天),末次月经2023年9月1日,经量、色、质正常,无痛经。
体格检查:T36.8℃,P88次/分,R20次/分,BP115/75mmHg;神志清,精神稍差;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7.2×10?/L(正常4-10×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5%(正常50-70%),淋巴细胞百分比28%(正常20-40%);C反应蛋白5mg/L(正常<10mg/L);胸部X线:双肺纹理增粗,未见实质性浸润影。
中医四诊信息:
-望诊:面色略红,咽部充血,舌质红,苔薄黄干燥,未见齿痕及瘀点;
-闻诊:咳嗽声重,呈连续性,咳时面红,偶闻痰鸣音,无嗅味;
-问诊:咽干如灼,吞咽时疼痛加重,口渴喜冷饮(每次饮200-300ml),无恶寒,微汗出(以头面部为主),胸膺部胀闷,纳食减少(每日进食约平时2/3),眠差(易醒,醒后难再入睡),大便干结如羊屎(2日未行),小便短赤;
-切诊:脉浮数(寸脉尤甚),右寸脉略洪;双侧尺泽、列缺穴压痛(+),无明显结节。
试题
1.本病例的中医病名及证型应如何诊断?请说明依据。
2.结合四诊信息,分析其核心病机。
3.提出具体治法及代表方剂,并简述选方理由。
4.写出该方剂的药物组成(需标注剂量),并分析其配伍意义(要求明确君臣佐使)。
5.若患者服药3日后,咳嗽减轻,痰转白稀,仍咽干,大便已行(质软),但觉神疲乏力,此时应如何调整方剂?请说明调整依据。
答案
1.中医病名及证型诊断:
病名:咳嗽(外感咳嗽);证型:风热犯肺证。
依据:①起病急(5天),有外感诱因(夜间受凉);②主症为咳嗽、咯痰不爽,痰由白转黄、质黏,符合“风热犯肺,肺失宣肃”的表现;③兼症见咽干痛、口渴喜冷饮、小便短黄、大便干结,为热伤津液之象;④舌脉: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均属风热表证未解、热邪渐盛之征。
2.核心病机分析:
患者因夜间受凉,外邪袭表,初为风寒,但因体质偏热(喜食辛辣、嗜饮冰奶茶致内热易生),风寒易从热化,转化为风热犯肺。肺主宣发肃降,风热上受,首先犯肺,肺失宣肃则气逆而咳;热邪灼津,炼液为痰,故痰黏色黄;热伤肺络,络脉受损则痰中带血丝;热盛伤津,故咽干如灼、口渴喜冷饮;热邪内扰,心神不宁则眠差;大肠传导失司(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移于大肠)则大便干结;小便短赤为热盛伤津、膀胱气化不利之象;脉浮数主表热,寸脉候上焦,右寸脉洪为肺热之征。
3.治法及代表方剂: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生津润燥。
代表方剂:桑菊饮合桑杏汤加减(以桑菊饮为主,侧重宣肺清热;合桑杏汤轻宣温燥,兼顾生津)。
选方理由:桑菊饮出自《温病条辨》,为“辛凉轻剂”,善治风温初起、邪在肺络之咳嗽,方中桑叶、菊花疏散上焦风热,杏仁、桔梗宣降肺气,符合本病“风热犯肺、肺失宣肃”的核心病机;桑杏汤亦出自《温病条辨》,针对“温燥伤肺”,方中桑叶轻宣燥热,杏仁宣肺止咳,沙参、梨皮生津润燥,与患者“咽干、苔干”的津伤表现相契合。两方合用,既解表热,又润肺燥,切中病情。
4.药物组成及配伍意义:
药物组成:桑叶12g,菊花10g,薄荷6g(后下),连翘12g,杏仁10g,桔梗10g,北沙参15g,梨皮15g,芦根20g,甘草6g。
配伍意义:
-君药:桑叶、菊花。桑叶甘苦性寒,轻清疏散,善清肺络风热;菊花辛甘苦微寒,清散上焦风热,二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效。
-臣药:薄荷、杏仁、桔梗。薄荷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