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统编版七下语文
第20课2《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了解普罗斯特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2.能力目标:朗读诗歌,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路”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人生的真谛,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
学习重点
1.了解普罗斯特的生平及创作情况,诵读交流,理解诗的内容。
2.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及蕴含的哲理。
学习难点
1.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及蕴含的哲理。
2.理解“路”的象征意义,感悟人生的真谛,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路”引发了无数人深远的遐想: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愤慨;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伤;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思索。
如果说人的一生如同一条路,那么人生的选择也就是对道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独辟蹊径,他在诗歌中思考了我们人生中——《未选择的路》。
二.学习新课。
1.了解背景,诵读交流。
(1)了解作者: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曾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1912年,他举家迁居英国。此后,他陆续出版了诗集《少年的意志》《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等。
(2)了解背景:
诗人出生于圣弗朗西斯科一个教师家庭,在美国西部度过童年。他对诗歌的兴趣在中学时代就已显露,曾在校刊上发表过几首诗。19岁时,他在文学周刊《独立》上发表诗歌收到第一笔稿费。接下来的近二十年时间里,他一边教书、管理农场,一边继续自己的诗歌创作。但在此期间,他的诗歌一直得不到当时美国诗界的承认,为此,他感到痛苦和忧虑。
1912年,弗罗斯特已经38岁,为了让心爱的诗歌能发表,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静、安稳的生活,远渡重洋,来到了英国伦敦。当时,对于诗人来说,教书可能是一条平坦通畅的生活道路,而写诗的道路则可以说充满了幽寂荒凉。但是,诗人坚定而执着地选择了诗歌创作的道路。
(3)检查预习。
①自由朗读诗歌,在读准节奏、语速、语调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情感美,并与同桌交流朗读感受;
②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大家听,注意声音的起伏变化和情感表达。
2.研读诗歌,理解主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诗节的意思。
①伫立(思索)②决定(选择)③选择之后的怅惘④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2)诗人当年选择了一条怎样的路?他为什么选择这条路?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诗人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的路。因为这条路虽然荒凉幽寂,但富有挑战性。同时也表明“我”在选择人生道路时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
(3)如何理解诗人笔下的“路”和诗人在作选择时的心理。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作者写林中岔路,表现人生之路的选择。
①可惜:选择时的遗憾;
②久久伫立:选择时犹豫、艰难;
③改日再见:对未选择的路的留恋;
④恐怕我:选择后的踌躇;
⑤决定了我一生:选择后的惆怅。
(4)结合相关背景资料,深入理解弗罗斯特在诗中表达的人生思考。
诗人出生于圣弗朗西斯科一个教师家庭,在美国西部度过童年。他对诗歌的兴趣在中学时代就已显露,曾在校刊上发表过几首诗。19岁时,他在文学周刊《独立》上发表诗歌收到第一笔稿费。接下来的近二十年时间里,他一边教书、管理农场,一边继续自己的诗歌创作。但在此期间,他的诗歌一直得不到当时美国诗界的承认,为此,他感到痛苦和忧虑。
1912年,弗罗斯特已经38岁,为了让心爱的诗歌能发表,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静、安稳的生活,远渡重洋,来到了英国伦敦。
当时,对于诗人来说,教书可能是一条平坦通畅的生活道路,而写诗的道路则可以说充满了幽寂荒凉。但是,诗人坚定而执着地选择了诗歌创作的道路。
诗人通过叙述对树林中两条路的选择,表现了自己对人生的思索,意在告诉人们: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一旦选择了就不能回头,所以我们应独立思考,慎重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5)诗人选择的“路”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自然之路可以选择回头,而人生却没有回头路可走;选择要谨慎,但一旦作出自己的选择就要坚持下去;选择不同的道路,人生也将不同;面对选择,犹豫是正常的……
3.学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