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全国高考试卷及答案详解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数字人文是人工智能技术与人文研究深度融合的新兴领域,其核心在于通过算法挖掘文本、图像、音频等非结构化数据中的人文价值。传统人文学者依赖文献考据与逻辑推演,而数字人文借助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能在数小时内完成对百万卷古籍的词频统计、语义关联分析。例如,对《全唐诗》的数字分析显示,“明月”出现频率是“孤舟”的3.2倍,且多与“思乡”“怀人”等情感标签关联,这为古典诗歌情感研究提供了量化支撑。
但技术介入也带来争议。有学者指出,算法可能简化复杂的人文意义——当“明月”被标记为“思乡”的高频词时,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壮阔意境可能被消解;当《红楼梦》人物关系被转化为社交网络图谱时,黛玉“葬花”的悲剧性细腻可能被数据平均化。数字人文不是要替代传统研究,而是为人文思考提供新的“望远镜”与“显微镜”,关键在于研究者能否在技术理性与人文感性间保持平衡。
(摘编自《数字人文:技术赋能下的人文研究新范式》)
材料二
2024年,某高校团队开发的“古籍智能校勘系统”上线,其通过OCR识别与机器学习模型,将古籍校勘效率提升了40倍。传统校勘需逐页比对不同版本,而该系统能自动标注异文(不同版本的文字差异),并根据上下文语境推荐最合理的校改方案。例如,《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一句,某明刻本误作“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也”,系统通过分析先秦文献“也”字的句末用法(多表判断,少用于陈述),结合《论语》其他章节“本立而道生”的无“也”句式,最终建议删除“也”字。
不过,系统仍存在局限性。在处理《诗经·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时,某清抄本将“辗转”写作“展转”,系统因未完全覆盖通假字知识库,误判“展转”为错别字。这提示我们:数字人文技术需以深厚的人文知识为底色,算法的“智能”本质是对人类知识的结构化整合,脱离人文底蕴的技术终将沦为数据游戏。
(摘编自《古籍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的双向奔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人文通过算法处理非结构化数据,为传统人文研究提供了量化分析的新路径。
B.《全唐诗》中“明月”与“思乡”的关联统计,证明了算法能完全还原诗歌情感。
C.古籍智能校勘系统通过语境分析推荐校改方案,体现了技术与人文逻辑的结合。
D.清抄本“展转”被误判,反映出数字人文技术需进一步完善人文知识数据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人文学者因缺乏技术手段,无法开展大规模文献的统计与关联分析。
B.数字人文的争议在于技术可能简化人文意义,因此应限制算法的应用范围。
C.系统校勘《论语》时结合先秦文献用语习惯,说明技术需依托人文知识。
D.只要完善通假字知识库,古籍智能校勘系统就能完全避免误判问题。
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技术理性与人文感性平衡”的一项是(3分)
A.用词频统计得出《红楼梦》中“哭”字出现237次,结论是“全书充满悲剧色彩”。
B.分析《史记》人物对话中的人称代词,发现“吾”“我”使用差异与人物身份相关。
C.借助图像识别技术统计《清明上河图》中店铺数量,却忽略画中人物的神态细节。
D.用社交网络模型呈现《水浒传》英雄关系,同时结合文本细读分析“义”的深层内涵。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某中学计划开发“古典诗词情感分析系统”,请结合两则材料,为其提出优化建议。(6分)
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韦伦,字仲理,京兆万年人。少以荫调蓝田尉,干敏善治。安禄山反,车驾幸蜀,伦间道诣行在。肃宗即位,改监察御史,奉使吐蕃,谕以国难,吐蕃感义,遣使随伦入贡。还,迁侍御史。代宗时,为衢州刺史。岁大饥,伦发廪减直以粜,民赖全活。有盗发民冢,吏捕得之,伦曰:“饥而盗,救死耳,法当原。”杖而释之。州人歌曰:“韦使君,活我民;盗有辜,贷其生。”
德宗初,伦奉使新罗,至海中,风涛汹涌,舟几覆,众惶惧,伦正色曰:“吾衔国命,神其相我!”须臾风霁,舟行若坦途。新罗王迎拜甚恭,赠遗甚厚,伦皆不受,曰:“天子重修好,非利货也。”还,除太子少保。
伦性清俭,虽贵,衣无绵帛。所得俸钱,皆散之亲旧。居家未尝问产业,有宅一区,仅蔽风雨。卒,年八十三,赠扬州大都督,谥曰肃。
(节选自《新唐书·韦伦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以荫调/蓝田尉/干敏善治/安禄山反/车驾幸蜀/伦间道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