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部编版古文《朱元思书》教学辅导
一、导语:走进吴均的山水清音
《朱元思书》,一篇仅百余字的短文,却如一幅清丽长卷,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描绘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心驰神往。它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却因其卓越的写景艺术和隽永的审美价值,超越了普通书信的范畴,成为中国古代山水小品文中的经典之作,被选入部编版教材,供后人赏读学习。本文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份相对全面、深入的教学辅导,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这篇千古名作的魅力,提升其文言素养与审美能力。
二、作者与创作背景简识
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之前,简要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知人论世,更深切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与艺术特色。
*吴均其人: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他出身寒微,好学有俊才,其文颇得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吴均性格耿直,不攀附权贵,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也时有流露。
*“吴均体”:吴均的散文以写景见长,其风格清拔峻峭,文字简练隽永,时人多效仿之,号为“吴均体”。《朱元思书》便是“吴均体”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其文“骈散结合,清新峻洁”的特点。
*创作背景: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的一封书信中的一部分,描绘了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的富春江壮丽景色。当时吴均可能因故辞官,或对官场生活有所厌倦,故寄情山水,以排遣情怀。这种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疏离感,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之一。
三、文本研读与解析
(一)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教学伊始,宜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自由读、范读、齐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初步感知文章的节奏、韵律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梳理文章结构:
1.总起(第一段):“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开篇四句,以极简练的笔墨勾勒出一幅天朗气清、水天一色的开阔背景,并点出作者乘船出游、随波逐流的闲适心境,为全文奠定了宁静、愉悦的基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则是对富春江景色的总体评价和高度概括,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2.分述“异水”(第二段):紧承“异水”二字,具体描绘江水之美。先写水之“清”,“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再写水之“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动一静,对比鲜明,展现了江水的多姿多态。
3.分述“奇山”(第三段):承接“奇山”二字,着力描绘两岸群山的雄奇与幽美。先写山之“形”与“声”:“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以拟人手法写山之高峻挺拔,以多种声响写山林的生机与活力。再写山中之“静”与“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由景入情,触景生情,抒发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向往。
脉络小结:总(天下独绝)—分(异水、奇山)。结构清晰,过渡自然,首尾呼应。
(二)重点字词与句式辨析(结合语境,落实基础)
文言字词的积累是古文学习的基石。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并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1.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词:
*“任意东西”:古义,向东向西(飘荡);今义,指物品。
*“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3.词类活用:
*“负势竞上”:“上”,名词作动词,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横柯上蔽”:“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4.特殊句式:
*省略句:“(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
*倒装句:“急湍甚箭”(状语后置,“急湍甚(于)箭”)。
*判断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绝”表判断)。
5.重点虚词:
*“者”:“鸢飞戾天者”(……的人)。
*“之”:“春冬之时”(结构助词,的);“心乐之”(代词,指前文所见景物)(注:此“之”非本文例句,仅为提示虚词“之”的常见用法,教学中应聚焦文本内虚词)。本文中“之”主要见于“山川之美”(若有),但《朱元思书》中“之”字不多,可结合“天下独绝”的“之”是否理解为“的”来辨析,或强调其承前指代“奇山异水”的整体性。
*“而”:本文中“而”字用例较少,可结合“窥谷忘反”的自然衔接理解,或暂不作为重点。
教学建议:鼓励学生借助注释,自主疏通文意,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和讲解。可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共同解决字词障碍,培养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