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猪蛔虫GST基因的分子特征、多态性及发育阶段特异性表达研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猪蛔虫病(Swineascariasis)作为养猪业中最为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呈世界性流行,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猪蛔虫(Ascarissuum)主要寄生于猪的小肠内,感染后的猪生长发育受阻,饲料转化率降低,严重时可导致仔猪死亡。在我国,猪群的感染率高达17%-80%,平均感染强度为20-30条,每年因猪蛔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
目前,猪蛔虫病的防控主要依赖于化学药物驱虫,但随着抗寄生虫药物的长期大量使用,耐药虫株不断出现,使得药物防治效果逐渐下降。此外,药物残留问题也对食品安全和环境造成了潜在威胁。因此,寻找新的防治策略迫在眉睫。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多功能酶,在解毒、抗氧化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寄生虫中,GST不仅参与虫体对宿主免疫攻击的防御,还与寄生虫的耐药性密切相关。对猪蛔虫GST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猪蛔虫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为开发新型的猪蛔虫病防治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1.2猪蛔虫概述
猪蛔虫(Ascarissuum)是寄生于猪小肠中最大的一种线虫,新鲜虫体呈淡红色或淡黄色,虫体呈中间稍粗、两端较细的圆柱形,头端有3个唇片,一片背唇较大,两片腹唇较小,排列成品字形,体表具有厚的角质层。雄虫长15-25cm,尾端向腹面弯曲,形似鱼钩;雌虫长20-40cm,虫体较直,尾端稍钝。
猪蛔虫的生活史较为简单,不需要中间宿主。寄生在猪小肠中的雌虫每天可产卵10万-20万个,产卵旺盛时期每天可排100万-200万个,每条雌虫一生可产卵3000万个。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下,经11-12天发育成含有感染性幼虫的卵。当猪吞食了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后,虫卵在小肠中孵出幼虫,幼虫进入肠壁血管,随血流经肝脏、心脏到达肺脏,在肺脏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后,再沿支气管、气管上行,随黏液进入会厌,经食道返回小肠,发育为成虫。从感染到发育为成虫,共需2-2.5个月。
猪蛔虫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经口感染,猪通过采食被虫卵污染的饲料、饮水或接触被污染的土壤等方式感染。此外,母猪感染猪蛔虫后,幼虫可通过胎盘或乳汁传播给仔猪。
猪蛔虫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感染本病的仔猪生长发育不良,增重率可下降30%,严重患病的仔猪生长发育停滞,形成“僵猪”,甚至造成死亡。成虫寄生在小肠内,不仅会夺取宿主的营养,还会机械性地刺激肠黏膜,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当蛔虫数量较多时,可凝集成团,堵塞肠道,导致肠破裂。有时蛔虫还可进入胆管,造成胆管堵塞,引起黄疸等症状。
1.3GST基因的研究现状
GST基因编码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一种重要的解毒酶,它能够催化亲核性的谷胱甘肽与各种亲电子外源化学物结合,形成水溶性的结合物,从而促进这些有害物质的排出,保护生物体免受损伤。GST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等各种生物体内,根据其氨基酸序列、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可分为多个亚家族。
在寄生虫领域,GST基因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GST在寄生虫的生存、繁殖和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疟原虫中,GST参与了虫体对氯喹等抗疟药物的耐药机制;在血吸虫中,GST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疫苗候选分子。
关于猪蛔虫GST基因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已有研究成功克隆了猪蛔虫GST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猪蛔虫GST基因与其他寄生虫的GST基因具有一定的同源性。此外,研究还发现猪蛔虫GST基因在不同地理株之间存在一定的多态性。然而,目前对于猪蛔虫GST基因的功能、表达调控机制以及其在猪蛔虫不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1.4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克隆猪蛔虫GST基因,分析其多态性,并探究其在不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规律。通过本研究,有望揭示猪蛔虫GST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特征,为深入了解猪蛔虫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在理论方面,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对猪蛔虫分子生物学的认识,填补猪蛔虫GST基因在表达规律和多态性方面的研究空白,为后续开展猪蛔虫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在实践方面,本研究结果可为猪蛔虫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一方面,针对GST基因开发新型的诊断方法,有望提高猪蛔虫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早期检测能力;另一方面,以GST为靶点研发新型的抗寄生虫药物或疫苗,为解决猪蛔虫病的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米糠毛油:氧化稳定性剖析与营养价值全面评估.docx
- 腰椎滑脱治疗新视角:PLIF与PLF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术的中远期疗效深度剖析.docx
- 活性炭表面含氧基团调变及其对金催化乙炔氢氯化性能的影响研究.docx
- 氮气循环钻井过滤器性能的多维度实验探究与优化策略.docx
- 重庆市沙坪坝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开发研究.docx
- 纳米尺度下的荧光调控:水溶性掺杂型纳米粒子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ocx
- 基于LMDI与MV模型的低碳城市建设:碳排放解析与路径探索.docx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6抑制剂的合成工艺优化与抗阿尔茨海默症活性的深度探究.docx
- 多维度视角下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抗弯性能解析——理论、模型与工程优化.docx
- 南山藤活性成分免疫抑制作用的探究与解析.docx
- 光子晶体光纤机械特性及其干涉传感特性研究.docx
- 沙芥与斧翅沙芥光合特性及离体叶片衰老生理机制研究.docx
- 槽道湍流中泰勒假设的有效性及速度、压力时空谱特性的深度剖析.docx
- 新型螯合树脂_SBA-15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对As(V)吸附性能的深度剖析.docx
- 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丘脑梗死后丘脑放射神经纤维增生性重塑探究.docx
- 平面线圈式石英挠性加速度计的前期研究.docx
- 微囊藻杀藻剂先导化合物:筛选、毒性及应用前景探究.docx
- 探寻内在驱动力:中国人成就动机与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ocx
- 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压力与健康状况的多维度剖析与对策研究.docx
- 探索D-空间及其对偶性质:理论、证明与应用.docx
最近下载
- 汤显祖和牡丹亭.pptx VIP
- 2024年春江苏开放大学Android基础050324第三次形考作业.doc VIP
-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慢性冠脉综合征的风险分层和诊疗中应用的专家共识.pptx
- 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4届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VIP
- 中级商务汉语 全套课件.PPT VIP
- 中国式现代化党课学习主题教育.pptx VIP
-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存在的常见问题与对策.pptx VIP
- 营养科患者营养评估.pptx VIP
- IPC-A-610E-2010 国外国际标准.pdf
- 2024-2025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必修1 数据与计算沪科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