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孟尝君列传》《读孟尝君传》《孟尝君宾礼狗盗》含答案解析译文.docxVIP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孟尝君列传》《读孟尝君传》《孟尝君宾礼狗盗》含答案解析译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孟尝君列传》《读孟尝君传》《孟尝君宾礼狗盗》含答案解析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

(秦昭王)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材料二: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节选自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材料三:

臣光曰: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是以君子丰禄以富之,隆爵以尊之,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节选自《资治通鉴》)

材料四:

孟尝君所宾客者,至于狗盗,皆以客礼食之,其取士亦陋矣。然微此二人,几不脱于死。当是时,虽道德礼义之士,无所用之。(节选自苏轼《孟尝君宾礼狗盗》)

8.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始[A]孟尝君列此[B]二人于宾客[C]宾客尽羞之[D]及孟尝君[E]有秦难[F]卒[G]此二人[H]拔之

9.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存,问候,探望。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意思不同。

B.乃,于是,就。与《师说》中“今其志乃反不能及”的“乃”意思不同。

C.所以,……的原因。与《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意思不同。

D.微,如果没有。与《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微”意思相同。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持饭比之”“客惭自刭”等细节,展现了孟尝君平等待人的品行,这是士人多归附他的原因之一。

B.孟尝君在秦国被扣押,仰赖一个善于伪装成狗的食客,盗来献给秦昭王的狐白裘,最终逃出秦国。

C.司马光认为真正的君子养士是为了百姓的利益,批判了孟尝君养士是为私利,博取自己的虚名。

D.四篇材料均围绕孟尝君“养士”的行为展开,《史记》侧重于叙事,后三篇则侧重对其行为的评价。

1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

(2)是以君子丰禄以富之,隆爵以尊之,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

参考答案:

8.CDF9.A10.B11.(1)当时孟尝君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没有第二件,到秦国后献给了昭王,再也没有别的皮裘了。

(2)因此君子增加贤人的俸禄来令他们富裕,提高贤人的爵位来让他们地位尊贵,通过养一位贤士而将恩泽推广至万民,这便是养贤之道。

【导语】四则材料围绕孟尝君养士展开多维评说:《史记》以“待客夜食”“鸡鸣狗盗脱秦”,实写其广纳宾客、不分贤愚的行事,凸显“客无所择”的特点;王安石直指其为“鸡鸣狗盗之雄”,否定其“得士”之说,批判意味鲜明;司马光从“养士为民”的儒家标准出发,斥其养士为“立私党、蠹其民”,定性为“奸人之雄”;苏轼则客观辩证,既言其取士浅陋,亦承认危急时鸡鸣狗盗之徒的作用,各有立场,相映成趣。

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