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朝花夕拾系列读后感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如其名,是将散落在时光尘埃里的早年记忆,于晚年重新拾起、拂拭、梳理而成的散文集。这部作品并非宏大叙事,却以其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洞察和洗练的文笔,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经典。它不仅仅是个人的回忆录,更是一面映照时代风云、社会百态的镜子,读来常觉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一、温情与敬意:忆人的温度与深度
《朝花夕拾》中多篇文章涉及对故人的追忆,这些文字往往饱含深情,于细微处见精神。《阿长与山海经》便是其中的典范。长妈妈,一个粗俗、迷信甚至有些令人不耐烦的保姆,在鲁迅的笔下却显得如此真实而鲜活。她的“切切察察”,她的睡相,她的那些“古怪的仪式”,初读或觉可笑,细品却能感受到那份底层劳动妇女特有的质朴与率真。而当她历尽周折为“我”买来渴求已久的《山海经》时,那份惊喜与感激,成为鲁迅童年记忆中一抹温暖的亮色。文章结尾处,鲁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与祝福,真挚动人,让我们看到了鲁迅内心柔软的一面。这种对小人物的温情书写,超越了简单的褒贬,抵达了对人性复杂性的理解与尊重。
同样,《藤野先生》则展现了鲁迅对师长的敬重与感念。在异国求学的孤寂与迷茫中,藤野先生的正直、严谨与不带偏见的关怀,如一缕春风,温暖了年轻鲁迅的心。尤其是“匿名信事件”和“课堂影片事件”后,藤野先生对鲁迅的鼓励与期望,更成为他弃医从文的重要契机之一。文中对藤野先生外貌、言行的细致描摹,以及离别时“惜别”的场景,都充满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这种敬意,并非盲目崇拜,而是建立在对人格魅力的深刻体认之上,至今读来仍能引发共鸣。
二、往事与反思:成长的阵痛与觉醒
《朝花夕拾》中的回忆,并非一味沉溺于美好的旧时光,更多的是融入了成年后的反思与批判。《父亲的病》便是一篇充满沉痛与自省的文字。文中对那些装腔作势、草菅人命的“名医”的刻画,入木三分,既是对旧中国落后医疗现状的揭露,也饱含着鲁迅对父亲病情的焦虑、对庸医误人的愤慨,以及未能尽孝的深深自责。这份沉痛的记忆,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缩影,促使我们思考旧文化、旧习俗对人的戕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场景:百草园的自由烂漫、充满野趣,与三味书屋的刻板、压抑形成鲜明对比。这不仅是对童年生活的生动再现,也隐含了鲁迅对旧式教育制度的反思。他并未全盘否定书屋的教育,却也清晰地记录了孩童天性在规训下的某种失落。这种反思,至今仍对我们审视教育的本质具有启示意义——如何在规范与自由、知识传授与天性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三、批判与呐喊: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的文字,向来不避锋芒。即便在回忆性的散文中,他的批判精神也时常闪现。《二十四孝图》便是借对旧时宣扬的“孝道”故事的解读,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礼教的虚伪与残酷。他对“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等故事的质疑,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些所谓“美德”背后对人性的扭曲与戕害。这种批判,并非简单的否定,而是源于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真正人道主义的追求。
《无常》一文,则通过对民间“无常”这一鬼卒形象的描绘,巧妙地讽刺了现实社会中“正人君子”的虚伪与不公。无常虽为鬼,却通人情、有公理,反而比那些道貌岸然的“活人”更显可爱与公正。这种以鬼喻人、借古讽今的笔法,是鲁迅常用的批判策略,在看似轻松的叙述中,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强烈不满。
四、诗意与哲思:文字的魅力与余韵
《朝花夕拾》的语言,洗练而富有表现力。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更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文字,时而温情脉脉,时而辛辣犀利,时而幽默风趣,时而沉郁顿挫,总能精准地传达出内心的情感与思想。《狗·猫·鼠》中对猫的憎恶与对隐鼠的同情,情感真挚;《范爱农》中对友人悲剧命运的惋惜与对社会的愤懑,溢于言表。
更值得一提的是,《朝花夕拾》中不乏充满诗意的描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的描绘,充满了生活气息与色彩感,仿佛将读者带入那个生机盎然的童年乐园。即便是《野草》中的某些篇章的笔法,也能在这些回忆文字中找到影子,于平实中见奇崛,于细微处显深意。
结语:常读常新的精神家园
《朝花夕拾》是一部需要反复品读的作品。初读时,或许会被其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所吸引;再读时,则能逐渐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深意与作者复杂的情感;多读几遍,更能感受到鲁迅作为一个思想者的深邃与锐利。它是鲁迅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不仅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位伟大作家的成长轨迹与心路历程,更能让我们从中汲取批判的勇气、反思的智慧和热爱生活的力量。在快节奏的当下,重读《朝花夕拾》,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在温故知新中,获得心灵的慰藉与前行的指引。它提醒我们,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记来时的路,不要失去感知美好、反思现实的能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