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应急知识题库及答案
1.问:暴雨期间发现道路积水过深,司机应如何正确应对?
答:首先观察积水深度,若超过轮胎高度1/2(约30厘米),严禁强行通过;若已驶入且车辆熄火,立即弃车逃生,切勿尝试重启发动机;若积水快速上涨,优先打开车门逃生(水位未完全淹没时车门较易开启),若车门无法打开,用安全锤敲击车窗四角(玻璃边缘最薄弱处)破窗,或利用座椅头枕金属杆尖端插入车窗缝隙撬动;逃生时避开漩涡、窨井位置,贴近建筑物外墙行走,防止掉入缺失井盖的下水道。
2.问: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时,哪些行为属于错误逃生方式?
答:(1)乘坐电梯逃生(火灾可能导致断电或电梯井烟囱效应);(2)盲目跳楼(6层以上坠落生还率极低);(3)躲入卫生间关紧门后不采取防烟措施(需用湿毛巾封堵门缝,向门上泼水降温,同时打开窗户向外呼救);(4)未低姿捂鼻直接冲过烟雾区(有毒烟气多聚集在1.5米以上高度,应弯腰或匍匐,用湿毛巾(折叠8层以上)捂住口鼻,过滤60%以上有害物质)。
3.问:遇到燃气泄漏时,正确的处置步骤是什么?
答:(1)立即关闭燃气表前阀门(若阀门被火焰包围,可用湿毛巾包裹关闭);(2)打开所有门窗通风(禁止开启或关闭任何电器,包括电灯、手机、抽油烟机等,防止电火花引燃燃气);(3)撤离至室外安全区域后,拨打燃气公司24小时抢修电话(如无明确号码,可拨打119说明情况);(4)若已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毒症状,立即到空气流通处,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症状严重时拨打120。
4.问:野外露营时突遇山洪,应如何快速转移?
答:(1)立即判断山洪方向(观察水流、debris流动方向或山体沟谷走向),向与山洪流向垂直的两侧高地撤离(切勿顺沟谷跑或沿山体横向跑);(2)丢弃背包等重物(保留手机、哨子等求救工具),选择稳固的岩石或树木作为支撑,避免被水流冲倒;(3)若已被洪水围困,尽快爬上高树、屋顶或其他坚固物体,用鲜艳衣物、手电筒发出求救信号(夜间每60秒闪光5次,白天挥动衣物持续1分钟);(4)避免进入河道、低洼地或桥洞,这些区域是山洪冲击的主要路径。
5.问:发现有人因触电倒地,第一时间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1)立即切断电源(关闭电闸、拔掉插头),若无法切断,用干燥的木棍、竹竿等绝缘物体挑开电线(禁止用手直接接触触电者或电线);(2)确认触电者无继续触电风险后,检查意识和呼吸(轻拍双肩呼喊,观察胸廓是否起伏);(3)若无意识无呼吸,立即开始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频率100-120次/分钟,深度5-6厘米,30次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持续至患者恢复或专业救援到达);(4)若有灼伤,用干净纱布覆盖伤口(勿涂抹药膏或酱油),避免感染。
6.问:冬季使用煤炉取暖时,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答:(1)煤炉必须安装烟筒(烟筒接口处用泥密封,伸出室外部分加防风帽),确保排烟通畅;(2)夜间睡觉前检查煤炉是否封严,避免煤炭不完全燃烧(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中毒初期症状为头痛、头晕、恶心);(3)保持室内通风(可留一扇小窗或门下方缝隙),避免密闭环境;(4)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选择带声光报警功能的家用型,安装位置距地面0.3-1.5米),发现报警立即开窗通风并撤离。
7.问:台风来临前,家庭应做好哪些准备?
答:(1)检查门窗密封性,用胶带在玻璃上贴“米”字(防止玻璃碎裂飞溅);(2)将阳台花盆、空调外机支架等易坠物移至室内,加固雨棚、遮阳伞;(3)储备3天以上的饮用水(每人每天至少2升)、方便食品、手电筒、充电宝、常用药品(如退烧药、止泻药);(4)提前给手机、电动车充电,关注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路径和预警信号(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红色为最高级别);(5)居住在危旧房屋、低洼地带的居民,按社区通知及时转移至避灾安置点。
8.问:儿童误吞小物件(如硬币、纽扣电池),家长应如何处理?
答:(1)立即确认误吞物品类型:若为硬币、小玩具(无尖锐边缘),观察儿童是否能正常呼吸、说话(若出现咳嗽、喘息、无法发声,可能阻塞气道,需立即急救);(2)若为纽扣电池(含腐蚀性物质),即使无明显症状,也应在2小时内送医(电池在消化道内15分钟即可造成黏膜灼伤);(3)若气道完全阻塞(无法咳嗽、呼吸,用手抓喉咙),1岁以上儿童采用海姆立克法:站在儿童背后,双臂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拳眼朝内)置于肚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内上方冲击5次,重复至异物排出;(4)切勿用手抠挖或喂水、食物强行吞咽,可能导致异物深入。
9.问:地震发生时,在教室上课的学生应如何正确避险?
答:(1)若在室内且地震预警响起(或感觉地面晃动),立即钻到课桌下(用手臂护住头部),蹲坐时尽量蜷缩身体,降低重心;(2)远离窗户、吊灯、玻璃幕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