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归园田居(其一)》同步练习+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docxVIP

7.2《归园田居(其一)》同步练习+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2《归园田居(其一)》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体裁与创作背景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属于七言律诗,创作于陶渊明仕途得意之时

B.是五言古诗,为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代表作

C.属于乐府民歌,反映了战乱时期的社会疾苦

D.是山水小令,体现了盛唐山水诗的审美风格

2.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中“心”的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性”,是对自然的本真热爱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悔”,是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喜”,是对自由生活的珍视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闲”,是对平庸生活的麻木

3.下列对“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一句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夸张手法,突出宅院的阔大奢华

B.以质朴语言勾勒居所,暗含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C.描写居住环境的简陋,表达对生活的不满

D.通过数量词堆砌,体现诗歌语言的雕琢之风

4.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艺术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以“尘网”“樊笼”比喻官场,形象展现其束缚性

B.运用白描手法,简洁勾勒田园生活的日常场景

C.全诗以“归”为线索,情感从悔恨到喜悦层层递进

D.语言华丽深奥,多用典故,体现文人诗的晦涩特点

5.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情感基调的理解,合理的一项是()

A.悲愤激昂,抒发对社会黑暗的强烈批判

B.恬淡闲适,传递出回归自然的安然与惬意

C.焦虑不安,表达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与担忧

D.孤寂悲凉,体现归隐生活的冷清与落寞

6.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批判封建官场的腐败,揭露社会不公

B.赞美田园风光的秀丽,表达归隐之志

C.抒发回归自然的喜悦,彰显本真人格

D.感叹人生的坎坷失意,劝诫人们淡泊名利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①,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②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③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④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①适俗韵:适应世俗的气质。韵,气质、情致。②尘网:比喻污浊黑暗的官场。③羁鸟:被束缚的鸟。④暧暧:模糊不清的样子,形容远处村庄的轮廓。

7.下列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羁鸟、池鱼比喻自然万物,表达对生命的敬畏

B.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官场生活与田园生活的差异

C.以鸟、鱼自比,形象抒发对自由田园的渴望

D.描写鸟、鱼的习性,体现诗歌的科普价值

8.下列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句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描绘乡村远景,营造宁静祥和的田园意境

B.以“烟”为意象,增添田园生活的朦胧美

C.仅为景物描写,与诗人的情感表达无关

D.衬托诗人回归田园后的闲适心境

9.下列对“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樊笼”喻指田园,表达对归隐生活的厌倦

B.直抒胸臆,点明回归自然的喜悦与释然

C.“返自然”仅指回到乡村,与精神自由无关

D.运用夸张手法,夸大官场生活的痛苦

10.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以动衬静”手法在诗中的具体体现及其作用。

11.诗歌以“归园田居”为题,“归”字统领全诗,请简要分析“归”的三层含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是中国文学史上“归隐诗”的里程碑。不同于后世部分诗人“假隐”的矫揉造作,陶渊明的归隐是“性本爱丘山”的必然选择,是对本真人格的坚守,这种真诚让诗歌具有了跨越千年的感染力。

诗歌以“归”为核心脉络,清晰展现了“为何归”“归何处”“归后乐”的逻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交代了“为何归”——不是被迫无奈,而是天性与世俗的背离;“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描绘了“归何处”——不是奢华府邸,而是简朴的田园居所;“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则抒发了“归后乐”——不是物质的富足,而是精神的自由。这种清晰的脉络,让诗歌情感真挚可感。

陶渊明的高明之处,在于以平凡的事物写出不凡的意境。“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寻常的树木在他笔下成为田园的象征;“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日常的声响化作田园的乐章。这些白描式的描写,没有华丽辞藻,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宁静的乡村,感受到“复得返自然”的真切喜悦。这种“以俗为雅”的笔法,正是陶渊明诗歌的魅力所在。

《归园田居(其一)》的价值,不仅在于描绘了田园风光,更在于确立了一种“回归本真”的精神追求。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这种追求依然能引发人们的共鸣,让人们在诗歌中找到精神的栖息地。

12.下列对陶渊明“归隐”本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被迫逃离官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