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群落的结构(第一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pptxVIP

2.1群落的结构(第一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

问题探讨稻田中生活着多种底栖动物,如大脐圆扁螺、中国圆田螺、苏氏尾鳃蚓、羽摇蚊的幼虫等。在稻田中饲养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由于河蟹喜食底栖动物和杂草,底栖动物和杂草都会减少。同时,河蟹的爬行能起到松动田泥的作用,因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问题:1.河蟹与底栖动物(如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2.提高河蟹的种群密度,稻田中其他动物种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群落的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物种组成优势种群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种群位置范围和边界

群落的物种组成研究物种组成的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

群落的物种组成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①我国从东北到海南的森林群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②物种丰富度与物种的种类数目有关,与生物个体数量无关。③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物种的数目也有差别。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实例:我国东北部的草原群落,羊草→糙隐子草→碱蓬。结果: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也可能逐渐失去优势。原因:放牧强度的逐渐增大。

群落的物种组成3.群落物种组成的特点(1)群落物种组成的优势种和常见种①优势种: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数量很多,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例如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米槠、甜槠、木荷等。②常见种:一些物种虽然在群落中比较常见,但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不大,它们就不占优势。例如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狗脊、芒萁。米槠甜槠木荷狗脊芒萁

种间关系1.原始合作(1)概念: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2)举例:海葵与寄居蟹。(3)特点:双方互利;若分开也可独立生活。

种间关系2.互利共生(1)概念: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2)举例: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3)特点:如果彼此分开,一般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种间关系3.捕食(1)概念: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2)举例:如翠鸟捕鱼、蜥蜴吃蝗虫。(3)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

种间关系4.寄生(1)概念: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2)举例:马蛔虫与马,蚊子与人等。(3)特点:寄生者受益,寄主受害。

种间关系5.种间竞争(1)概念:两种或多种生物共同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2)举例:非洲狮和斑鬣狗、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3)特点:生活环境、生活习性越相近的物种间斗争越激烈。

种间关系

课堂小结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概念研究群落的核心问题物种组成种间关系指标:物种丰富度意义: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原始合作互利共生捕食寄生种间竞争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演替……

习题巩固《诗经·小雅·小宛》写道:“螟蛉有子,蜾蠃[guǒluǒ]负之。”古人以为蜾蠃不产子,因此捕捉“螟蛉”当作“义子”来养育。南北朝时期,医学家陶弘景发现,蜾蠃将螟蛉衔回窝中,用尾上的毒针刺入螟蛉体内,并在其身上产卵。所以他认为螟蛉不是“义子”,而是蜾蠃幼虫的食物。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A.捕食B.互利共生C.种间竞争D.原始合作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