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的科学》安娜·帕帕莉亚.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1

2

推荐序一

面试的科学,重塑你对面试的认知

郭阅

战略与组织发展专家

麦肯锡资深顾问

千麓学者项目发起人

知道我是HR且还会经常面试选人的朋友,经常会好奇地问我是不是会相面、看手

相,或是会读心术。这种误解也可以理解,HR工作中对于一个人的判断是多么复

杂的一件事啊,何况还是面对陌生人,何况还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当然,

每次我的回复都让对方有些失望:我不但不会相面,连星座有哪些都搞不清楚。

于是,别人接着就会问:“那你怎么面试呢?”如果我试图从冰山模型在水面之

下的“素质”开始讲起,不到3分钟,大概听众就觉得不够“玄”而放弃了。实际

上,面试是一门科学,尽管这仍是少数人的理想主义信仰。

《面试的科学》的作者安娜·帕帕莉亚也深有同感。大多数求职者和招聘者其实

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面试培训。或许他们碰巧读过一些文章或书,但那既不是在

学校里教的,也不是常规发展培训的一部分,甚至她在天普大学教“面试”这门

课的时候,连一本适合的教材都找不到。人们总觉得面试就是一场对话,可以凭

直觉来处理,而不必遵循某些科学方法,甚至有人把面试比喻成双盲约会,先聊

聊看,找找感觉。大部分的面试结果也只停留在“我很喜欢这个候选人”,或

“我和这位候选人没有化学反应”。我在不同的公司都主持过一些伙伴关系建设

活动(cultivationevent),有时我们会同时邀请候选人的家人或伴侣,跟他们

一起吃吃喝喝,增加一些“找感觉”的机会。(如果你是候选人,你可千万别以

为参加这种活动只要放开吃、放开喝就行了。)

面试是组织发展中极为重要的决策工具,而我们居然没有一套标准方法来研究这

套决策机制的有效性,且不少这种“喜欢”和“不喜欢”的判断全然是由面试风

格不一致造成的,和求职者或候选人是否胜任毫无关系,更不要说候选人是否能

成为组织的潜力股。更常见的是,很多工作岗位,内向的人更能胜任,但是他们

恐怕不容易在短短的面试过程中与面试官找到共鸣。

3

《智能的结构》(FramesofMind)一书于1983年首次出版后,“多元智能

理论”便成为21世纪全球主流教育思想之一,在全世界掀起了教育改革浪

潮,被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该书中文简体字版已由湛庐引

进、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22年出版。——编者注

心理学家纳里尼·安巴蒂(NaliniAmbady)和罗伯特·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在《片刻解读》(ThinSlices)中提到,绝大部分的面试结论都在

面试的前3~5分钟得出,后面的面试时间更多的是用来帮助面试官坚定自己的偏

见判断(心理学家称之为确认偏差)。《第一印象在面试中的重要作用》(The

importantfirstimpressioninajobinterview)这篇文章跟踪了2000个面

试,居然发现面试官前10秒钟的判断和最后的面试结果基本一致。帕帕莉亚通过

多年的研究,受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智能的结构》中所提

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启发,总结出了面试官和面试者的4种不同风格。与其他你读过

的“面试经”不一样,作者没有教你问什么问题或如何作答,而是提供了“一面

镜子”,帮你了解别人怎么看面试中的你。因此,这本书的目标受众不只是HR,

还包括所有求职者和招聘者,只要你愿意认真“照镜子”!

优的公司都重视招聘决策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cul

文档评论(0)

偷得浮生半日闲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