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考点总结:秦汉经济、思想文化发展与对外交流.pdfVIP

高考历史专题考点总结:秦汉经济、思想文化发展与对外交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专题考点总结:秦汉经济、思想文化发展与对外交流

考点整合

一、秦汉的经济

1.经济社会发展

⑴农业:铁犁牛耕进一步改善(犁壁)、推广

⑵手工业:纺车纺纱;丝织提花机(选必2,第4课,P21)

⑶商业:重农抑商;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亦称盐铁专卖);均输平准;财产、

人身关系契约普遍(选必2,第7课,P40)

☆盐铁官营

起始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提出的“官山海”政策,即对盐和铁一起实行专卖。秦国商鞅变法,

控制山泽之利,也实行盐铁专卖。当时的山海之产主要是盐、铁,官府垄断经营,寓税于价,

使人民避免不了征税,又感觉不到征税

汉初统治者主张无为而治,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开放民营,对盐铁采取放任政策,使经营盐

铁的商人富比王侯

汉武帝迫于财政压力和对商人“不住公家之急”的反感,为打击地方豪强,增加中央政府的

财政收入,接受了大商人孔仅和东郭咸阳的建议,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盐铁”,实行了盐、

铁和酒的国家垄断经营制度,将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在盐、铁产地设置盐官、

铁官,管理盐铁的生产与销售。盐专卖采取在官府的监督下由盐民生产,官府定价收购,并

由官府运输和销售。铁专卖采取官府统管铁矿采掘、钢铁冶炼、铁器铸造和销售等一切环节。

严禁私人铸铁煮盐。

汉昭帝时期,盐铁官营制度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地方推举的儒生与朝廷官员围绕盐铁官营存

废问题进行大辩论,是为盐铁会议,双方主要观点记录于桓宽《盐铁论》一书中。

盐铁会议时,为盐铁专卖辩护的人说那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反对盐铁专卖的人则强调儒

家的经典原则——“不与民争利”

盐铁会议后政府调整了政策,取消了酒类专卖与关中地区的铁官。汉昭帝在盐铁会议之后废

止酒类专营与部分铁官的举措,历来受到高度评价

☆均输平准

背景: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的经济政策

措施:均输法,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处贩卖,从而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商人垄断

市场,从而使物价稳定。平准法是国家平衡物价的政策,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平准官,利

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

影响:使得京师所掌握的物资大大增加,平抑了市场的物价,打击富商大贾囤积居奇、垄断

市场的行为

⑷社会保障:政府优抚高龄老人;汉朝设常平仓制度,调节粮价(选必1,第17课,P102~103)

2.赋役政策:“编户齐民”制度,以户作为政府征派赋役的依据(选必1,第16课,P93~94)

⑴土地税:秦朝田赋征一半以上;汉朝从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

⑵人头税:按不同年龄人口,征收口赋和算赋,商人加倍

⑶财产税:车船税、商人“算缗钱”、财产“税民资”,牲畜税等

⑷徭役:更卒,丁男每年一个月,在本郡或本县承担官府各种建设运输等

⑸兵役:正卒驻守内地两年;戍卒屯戍边塞一年

二、两汉的思想文化

1.思想:董仲舒新儒学【教材P22史料阅读】

⑴原因:汉朝面临王国问题和匈奴威胁,道家无为思想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汉武帝时期

国力强盛,统治者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开拓大一统事业;儒家学说经过调整,整合

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宣扬“有为”而治、积极进取,适应了社

会需要

⑵内容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尊崇儒术”的主张

②为加强君权,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神化皇权,但人

君要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③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⑶特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揉合了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并开始赋予

儒家思想以哲学和神学的内涵

⑷结果:汉武帝采纳建议,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政;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⑸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异同

①相同:都主张统治者应实施“仁政”,都有民本思想

②不同

来源不同: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天人观不同:传统儒学对鬼神持怀疑态度,主张敬而远之;新儒学持肯定态度,提出“天人

感应”学说

政治主张不同:传统的“仁政”建立在民本思想上;而新儒学“仁政”建立在“天人感应”

学说上,认为“君权神授”,并以天来限制君主的权力过度膨胀。

地位不同:传统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被重视;新儒学在政治上占据了主导地位,确立了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2.文化

⑴史学

①《史记》:西汉司马迁,首创纪传体通史

②《汉书》:东汉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⑵文学【教材P25学思之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安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