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业储能项目设计实例:南京南钢61MW_123MWh组串式储能电站.docxVIP

工商业储能项目设计实例:南京南钢61MW_123MWh组串式储能电站.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商业储能项目设计实例:南京南钢61MW/123MWh组串式储能电站

一、项目核心概况

1.1项目背景与需求

业主属性:南京钢铁集团(大型重工业企业,年用电量超50亿度,存在明显峰谷电价差:高峰1.12元/度、低谷0.38元/度);

核心痛点:生产负荷波动大(轧钢工序瞬时功率冲击达20MW),高峰用电成本高,变压器存在过载风险,需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建设目标:①实现削峰填谷,降低电费开支;②参与电网需求响应,获取辅助服务收益;③保障生产供电稳定,避免负荷波动导致的停产损失。

1.2项目基本参数

指标

具体参数

设计依据

系统容量

61MW/123MWh(功率/容量)

基于业主近3年负荷数据,按“高峰负荷削减30%、备电时长2小时”测算

接入电压

10kV厂用电系统

匹配钢铁厂现有配电网络架构

占地面积

约8000㎡(布置于厂区闲置空地)

按模块化储能柜间距要求及消防规范设计

投运时间

2024年1月

-

运行成效

连续稳定运行超10000小时,系统效率90.29%,累计转移高峰负荷超10000万度

国网电科院第三方认证数据

二、核心设计方案(全系统架构)

2.1总体架构设计

采用“组串式储能一体柜+集中式升压站”架构,打破传统集中式方案的环流瓶颈,实现“簇级管理、模块扩展、智能协同”,具体分为三层:

储能单元层:由286台Ocean能量蓝海液冷储能柜组成,每台柜容量420kWh,采用“一簇一管理”设计,单簇故障不影响整体系统运行;

功率转换层:配置61台1MW组串式PCS(变流器),每台对应1组储能柜,支持宽电压范围运行(550-850V),适配电池全生命周期衰减;

并网交互层:建设1座10kV升压站(含3台20MVA主变),通过2回10kV线路接入厂区配电系统,具备“并网/离网”无缝切换能力(切换时间<50ms)。

2.2关键设备选型

(1)储能电池与模块

电芯类型:磷酸铁锂电池(单体容量280Ah,标称电压3.2V,循环寿命≥6000次@80%DOD);

模块设计:采用2P28S组合方式,每模块容量15.68kWh,内置温度传感器与电压采集芯片,实现电芯级状态监测;

安全特性:通过130℃热箱测试、针刺测试,热失控触发温度>210℃,满足重工业高安全需求。

(2)PCS与EMS系统

PCS性能:效率≥97.5%(额定工况),支持四象限运行(充电/放电/无功补偿),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

EMS核心功能:①AI负荷预测:基于生产计划与历史数据,提前24小时预测负荷曲线,动态优化充放电策略;②协同控制:联动厂区配电系统,实现“削峰填谷+变压器过载保护”双重目标;③收益最大化:自动平衡峰谷套利与需求响应收益(如电网邀约时优先响应)。

(3)热管理系统

采用柔性智能液冷方案,替代传统风冷,解决重工业高温环境下的散热难题:

控制逻辑:根据电芯温度(25-35℃为最优区间)、环境温度(夏季最高42℃)、充放电功率动态调节制冷量;

能耗优化:液冷机组每日能耗低至45.91kWh,较传统风冷降低60%;

均温效果:电芯间温差≤2℃,延长电池寿命10%-15%。

三、安全设计体系(主动+被动双重防护)

3.1消防安全设计(三级防护机制)

严格遵循《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及温岭市消防备案要求(功率500kW以上项目需专项消防设计并上传图纸审查),构建全维度消防体系:

一级防护(预警):AI大模型本地部署,实时监测电芯电压、温度、气体浓度,实现提前2个月热失控预警,微小短路检测准确率95%以上;

二级防护(抑制):每簇电池配置热气溶胶灭火装置,触发温度170℃,10秒内启动灭火,避免火势蔓延;

三级防护(扑救):储能区设置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配合消防水池(有效容积500m3),覆盖所有储能柜,同时配备移动式灭火器(每2台柜1具4kg干粉灭火器)。

3.2电气与结构安全

电气安全:采用五级熔断保护(电芯级、模块级、簇级、柜级、系统级),0.3秒内切断故障回路;储能柜与升压站间距≥15m,符合防爆距离要求;

结构安全:储能柜防护等级IP54,适应厂区多粉尘、高湿度环境;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承载力≥30kN/㎡,抵御7级地震与12级台风。

四、土建与总图设计

4.1总平面布置

功能分区:划分为储能区(占比70%)、升压站区(15%)、辅助区(15%,含综合楼、消防泵房),各区之间设置1.2m高防火隔墙;

通道设计:主消防车道宽4m,转弯半径12m,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储能柜间距1.5m(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智慧的由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从事文件及课件编写十几年,对培训管理和PPT课件有丰富的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