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子部类书类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卷一百六十四.docxVIP

书库子部类书类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卷一百六十四.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库子部类书类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卷一百六十四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一百六十四卷目录

衡山部汇考二

衡山部汇考三

上古〈黄帝一则〉

有虞氏〈帝舜一则〉

秦〈始皇一则〉

汉〈武帝元封一则〉

魏〈文帝黄初一则〉

晋〈成帝咸和一则〉

宋〈孝武帝大明一则〉

梁〈武帝天监一则〉

北周〈武帝建德一则〉

唐〈太宗贞观一则元宗开元二则天宝三则〉

宋〈太祖乾德二则太宗太平兴国一则真宗大中祥符二则神宗熙宁一则徽宗政和一则〉

金〈世宗大定一则〉

元〈世祖中统一则至元二则〉

明〈太祖洪武四则成祖永乐一则英宗正统一则宪宗成化一则世宗嘉靖一则穆宗隆庆一则神宗万历一则熹宗天启一则悯帝崇祯一则〉

衡山部汇考四皇清〈顺治一则康熙一则〉

山川典第一百六十四卷

衡山部汇考二

按《衡岳志·宫室考》:唐石鼓书院,在回雁峰下石鼓山。据蒸湘之会,奇特秀丽,甲于荆。南唐刺史齐映建合江亭于其阴。元和间,士人李宽乃始构屋山巅,读书其中。宋至道间,郡人李士真复即其遗址,而重建之。景祐间,集贤校理刘沆,以书院上请,始赐额并学由。与睢阳、岳麓、白鹿,称四大书院云。明提学高世泰修葺,为盛。后以兵燹圮,今重建。

李泌书院,唐肃宗时请归衡山,结庐烟霞峰。顶名曰端居室。泌尝取松胶枝以隐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历事代宗德宗,封邺侯,后,月蚀东壁。泌曰:吾当之矣。果卒。中使于蓝关遇泌。单骑常服曰:暂往衡山。及中使至长安,闻泌讣,乃语人谓:泌实仙去。其子繁为随州刺史。邺侯好藏书。韩愈诗云:邺侯家多书,架插三万轴。今书院即泌居旧址也。

韩愈开云堂,唐贞元间,愈为监察御史。以上疏贬阳山。令永贞改江陵法曹。自郴至衡,亟欲登衡岳,以览其胜。时秋雨晦冥。公默祷,少顷,云气扫净。是夜,投佛寺,高阁星月掩映,至曙,杲杲日出矣。至今,默祷之处,遂名为开云岭。岳庙右置堂名,曰开云堂。

韦宙书院,宙仕唐为永州太守。辞官隐居衡山。创书院于净福山,兜率寺左,去县南十五里,遗基尚存。卢潘书院,潘,唐人。隐居衡山。创书院于紫盖峰。院废基存。

赵抃书院,抃,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人。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贵,京师目为铁面御史。神宗时,王安石用事,抃屡斥其不便。乞,去拜资政殿学士,知杭州,改青州,复知成都,得便宜从事。以太子少保致仕,其子屼,奉抃遍游诸名山。遂于衡山卜居。有书院遗址存焉。遗址内尚存门鼓二枚。前有民间稻田,半月形,疑即门外旧池。明嘉靖三十六年,副使程秀民重建。

胡安国书院,安国,字康侯,谥文定。绍圣四年进士,提举湖南学事。后以蔡京诬,遂除名。读书于衡山紫盖峰下。著《春秋传》,十五年不出,二子寅宏增创书楼,各有著述。今书院祀文定先生,配以二子。

周濂溪书院,在石鼓西南,旧名凤凰山。相传为宋龙图阁学士郑向故宅,先生其甥也。幼孤鞠于舅氏,因读书其间,及长,以龙图荫补官,盖生长于衡者。后建书院于县学之右,凿沼环之,引西湖之水,注于其中。东西灌输,自门至堂,及阁,为梁,以通出入。种莲沼中。红萼绿盖,芬芳袭人,此固于濂溪得矣。今书院久圮,即以其地为衡阳县学。

胡铨书院,胡铨,字邦衡,庐陵人。建炎二年进士,尚书吕祉以贤良方正,荐赐对枢密院编修官。秦桧决策主和,金使以诏谕江南为名。中外汹汹,铨抗疏,指桧奸邪误国,诏除名,编管新州。桧死,量移衡州,尝寓西湖寺,与衡士讲学其中。至今祠祀之。

南轩书院,张栻,字敬夫,号南轩,宋魏国公浚之子。忠献罢相,守永州,日往来省侍,受学于衡山胡五峰之门,及与朱子同游讲学,置书院于岳山后,基存。赵季西书院,在安上峰有墨池今池水黑色。

岳麓书院,在岳麓峰。唐开宝中,郡守朱洞首创。以待四方学者,至宋祥符八年,诏以岳麓书院名,增赐中秘书。于是,书院之称始,与石鼓并甲天下。

明甘泉书院,湛若水,号甘泉。广东增城人。南京兵部尚书为学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工。夫与阳明为友,多所印證。嘉靖甲辰,先生年八十,因武陵蒋公信之约。遂自罗浮携门人。骆尧知、周荣、朱黄,云淡,来游衡山。筑室于紫云峰之麓。与衡士讲学其中。凡数月,乃归。嘉靖甲寅,先生年九十。复来游衡山。舟经石鼓,题诗讲堂壁间。诗云:衡云澜睡六十日,江南痛饮蒸湘头。含情吊古无言说,石鼓无声江自流。栖迟衡岳复数月,庞眉皓首,其颜如童人,望之若仙云。

白沙书院,在甘泉书院上。按:陈先生,讳献章,号白沙。广东新会人。甘泉蚤承白沙之学,以公尝寤寐衡岳,弗果而卒,于是另构堂于书院之上,以祠白沙。邹东廓书院,邹守益,字谦之,东廓其号,江西安福人。为国子祭酒,从学阳明先生之门,深契良知之,旨论义精博师说。愈明,学者并尊师之。嘉靖中,讲学石鼓。复建书院于南台寺左,著教言二十五篇。以道学自任,从游者甚众。后登岳,憩方广岩。

集贤书院,在集贤峰下。太常卿夏良胜谪守茶陵同编修,张治游衡

文档评论(0)

A~下一站守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