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幼儿园健康课认识胶水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从“熟悉的陌生客”说起:为什么要认识胶水?演讲人

从“熟悉的陌生客”说起:为什么要认识胶水?01胶水的“小脾气”与“安全守则”:和它友好相处的秘诀02给胶水“拍个全身照”:认识它的“身份档案”03总结:做“胶水小卫士”,安全伴成长04目录

2025幼儿园健康课认识胶水课件

作为一名深耕学前教育12年的幼儿园健康教师,我始终相信:最好的安全教育不是生硬的“禁止”,而是让孩子在理解中建立“安全边界”。今天这节健康课,我们就从孩子们最熟悉的“手工小帮手”——胶水入手,带他们认识这个“亲密伙伴”的真实面貌,在科学认知中学会安全共处。

01从“熟悉的陌生客”说起:为什么要认识胶水?

从“熟悉的陌生客”说起:为什么要认识胶水?每天的手工区角活动里,总能看到孩子们举着胶棒认真粘贴的身影:有的把彩纸边角压得平平展展,有的小心地在贺卡上点出心形胶点,还有的会好奇地问:“老师,胶水为什么能粘东西呀?”这些场景让我意识到:胶水是孩子们生活中高频接触的工具,但多数孩子对它的认知停留在“能粘东西”的表层,对“为什么能粘”“怎么安全用”“不小心用错怎么办”等关键问题却知之甚少。

1幼儿园阶段接触胶水的现实背景据2023年《学前儿童常用手工材料使用现状调查》显示,92%的幼儿园在手工活动中常规使用固体胶、液体白胶、胶棒三类胶水;4-6岁幼儿中,78%能独立打开胶棒盖子,53%尝试过用液体胶涂抹,但仅12%的孩子能准确说出“胶水不能吃到嘴里”的原因。这组数据背后藏着两个关键信息:一是胶水已成为幼儿手工活动的“刚需工具”,二是幼儿对胶水的安全认知存在明显“知识断层”。

2健康课的核心目标这节健康课不是要让孩子记住“胶水的化学分子式”,而是要达成三个阶梯式目标:认知层:知道常见胶水的类型、基本特征和主要用途;安全层:理解胶水的“安全边界”(哪些行为危险、为什么危险);行动层:掌握“取-用-收”的规范流程,以及意外情况的应对方法。就像我们教孩子用剪刀要先认识“刀刃的危险”,教孩子用胶水同样需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0304050102

02给胶水“拍个全身照”:认识它的“身份档案”

给胶水“拍个全身照”:认识它的“身份档案”要和胶水做“安全好朋友”,首先得看清它的“真面目”。我们从三个维度来认识这位“小帮手”:

1按形态分:固体、液体、膏体,各有特点(1)固体胶(胶棒):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类型,像“彩色蜡笔”一样圆圆胖胖,拧出白色膏体就能直接涂抹。它的优点是“不脏手”——涂抹后手指轻轻一擦就干净,而且粘性温和,即使贴错了也能慢慢揭下来重新贴;但要注意,有些胶棒为了增加香味会添加香精,凑近闻时不要用力吸。(2)液体白胶:常见于手工课的大瓶包装,需要用小刷子或棉签蘸取。它的粘性更强,适合粘贴厚纸、布料,但“脾气”比较“急”——涂多了容易渗到纸背面,把图案弄花;而且液体状态的胶水如果不小心滴在衣服上,干了之后会变硬,很难洗掉。(3)速干胶(如502):虽然幼儿园很少直接使用,但孩子们可能在家见过。它的特点是“粘得特别快”,滴一滴几秒钟就凝固,但也很“危险”——如果沾到皮肤会紧紧粘住,强行分开可能拉伤皮肤,所以一定记住:这种胶水只能由爸爸妈妈用,小朋友不能碰!123

2按成分分:水基胶VS溶剂胶,安全大不同(1)水基胶水:幼儿园使用的固体胶、液体白胶大多属于这一类,主要成分是水+动物胶(如骨胶)或植物胶(如淀粉胶),就像“加了水的浆糊”。它们的安全性较高,即使不小心舔到一点,用清水漱口就能缓解,但依然不能故意吃,因为胶水中可能添加了防腐剂(就像面包里的保鲜剂),吃多了会不舒服。

(2)溶剂胶水:常见的有万能胶、橡胶胶水,里面含有酒精、丙酮等“溶解小能手”。这些成分能让胶水更快变干、粘得更牢,但气味刺鼻(像医院消毒水的味道),如果长时间闻,会觉得头晕;如果沾到眼睛,会像被辣椒水刺激一样疼。所以这类胶水在幼儿园是“禁止接触品”,小朋友在生活中遇到一定要远离。

3从“小标签”看安全:学会看包装上的“安全密码”每次给孩子们发胶水前,我都会举起胶水瓶说:“你们看,这个‘√’标志是‘儿童安全认证’,说明它通过了专门的测试,小朋友用起来更放心。”其实包装上还有很多“安全密码”:

“适龄提示”:如果写着“3岁以上适用”,说明它的成分和设计更适合大孩子;

“无刺激”标识:画着小手套和小盾牌,代表胶水不含刺激皮肤的成分;

“不可食用”警告:红色感叹号+叉号,这是最关键的提醒——即使它闻起来像草莓味,也不能放进嘴里!

上周手工课,朵朵指着固体胶上的“QS认证”问我:“老师,这个像太阳的标志是什么?”我趁机告诉她:“这是‘质量安全’标志,有它的胶水,工厂在生产时会更严格,我们用起来更安心。”这些小细节的讲解,能帮孩子建立“看标签”的安全习惯。

03胶水的“小脾气”与“安全守则”:

文档评论(0)

zsq1234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