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文档 (6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5

穴位埋线治疗坐骨神经痛85例疗效观察

赵景文

(云南省建水县中医医院针推科,云南建水654300)

关键词:穴位埋线;坐骨神经痛;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5.4十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一2349(2006)03-0034-01

笔者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85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观察85例,男37例,女48例;20~30岁18例,31~40岁20例.41~60岁35例,60岁以上12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0岁。分型:干性坐骨神经痛40例,根性坐骨神经痛28例,原发性坐骨神经痛17例。按经分型:足太阳经41例,足少阳经33例,混合型11例。

1.2诊断依据

(1)有受寒史或外伤史。(2)疼痛或酸痛位于腰部,臀部,并向股后及小腿后外侧,足外侧放射痛,沿坐骨神经有压痛。(3)行走活动及牵拉坐骨神经可使疼痛加剧。(4)直腿抬高试验(+)。(5)部分可有坐骨神经的神经根或神经干受损体征,如感觉及肌力减退,躁反射减弱或消失。(6)X线片和CT片可明确诊断。

经脉分型:足太阳经型:以疼痛从腰部以下沿足太阳膀胧经走向而放射者。足少阳经型:以疼痛从臀部向下沿足少阳经走向而放射者。

2治疗方法

2.1辨证取穴足太阳经型:肾俞、关元俞、秩边、殷门、承山;足少阳经型:大肠俞、环跳、风市、阳陵泉、绝骨;混合型:以上穴位每次取4~5穴。伴游走性疼痛,加风市、三阴交;伴脾胃虚弱,纳差,加脾俞、足三里;伴肝肾亏虚,腰膝酸软,加肾俞,三阴交;伴疼痛剧烈或外伤者,在委中穴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罐。每次选取6~8穴埋线。

2.2材料9号消毒腰椎穿刺针,2/0的医用羊肠线,一次性医用手套。

2.3操作方法在选取穴位上用紫药水标记,常规消毒皮肤,镊取一段约1~2cm长的羊肠线穿人针管前端,后接针心,双手接针快速刺人穴位,针刺得气后,边退针边推针心,把羊肠线植人穴中,然后用创可贴固定针孔按压至无出血为止。3日内针孔不触水,1周1次,4次为1疗程。埋线当夜,个别病人有酸痛加重现象,属正常反应,可服止痛药或不予处理。如出现发热,可给退热治疗。对异性蛋白质过敏者慎用。年老体弱者取穴宜少而精。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度以匕活动自如;显效:症状基本消失,体征阴性,但仍有轻微不适,可坚持一般工作;好转:症状减轻.仍有阳性体征,但较治疗前有改善,能做较轻-L作;无效: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3.2治疗结果05例中,痊愈62例,占72.9%,显效13例,占15.29%,进步8例,占9.4%,无效2例,占2.35%,总有效率97.64%.干性和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者共57例,全部有效,根性者28例,26例有效,2例无效。

4典型病例

张某,男,59岁,2003年5月2日初诊。主诉:腰部及左下肢后侧酸痛1年,加重1月。患者一年前因工作劳累后自感腰部及左下肢酸痛,开始未予注意,病情逐渐加重,出现行走不便,久行后左下肢酸痛加重,在院外经各种治疗疼痛仍反复发作而来就诊。人院时症见:腰部及左下肢后侧酸痛,痛处固定,喜按揉,不能久行,天气变化,疼痛加重,舌淡青,苔白,脉弦。查体:在L5~S1,左侧椎旁压痛,叩击向左下肢后侧放射,左臀,左大腿后侧,小腿压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朽度)(+),加强试验(一),屈颈试验(一),余无异常。X线片示:腰椎退变。诊断:坐骨神经痛(干性)。中医诊断:痹证。证型:肝肾不足,寒疲阻络。采用穴位埋线治疗,4次痊愈。

5讨论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部区的疼痛,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坐骨神经即坐骨神经炎,可能与感染和受凉有关。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是坐骨神经在其行程中遭受邻近病变刺激或压迫引起,按病损部分分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类。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变主要位于椎管内,以椎间盘突出最常见。其它如椎管内肿瘤,椎管狭窄,椎体转移癌,腰椎结核。干性坐骨神经痛病变主要在椎管外沿坐骨神经行程上累及神经干的病变。如能骼关节半脱位、髓骼关节炎、髓关节炎、臀部外伤、糖尿病等。

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痹证”范畴,多山风寒湿邪流注经络,阻滞经脉、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或劳损未愈、感受寒湿、日久成疾而致。本病经临床观察主要累及足太阳经及少阳经而发病。故临症取此二经经穴为主分经论治。取大肠俞、环跳、秩边、殷门、阳陵泉穴使针感向下肢传导、疏通太阳、少阳经气、筋会阳陵泉穴、专治经筋之病。主治下肢疾痹麻木、曲伸不利。承山有解痉止痛而治腰腿疼痛,髓会悬钟功能壮筋骨生髓而治痪鳖难行。委中穴点刺拔罐对胭窝久痛难愈及腰腿久痛有伤损、均有除癖通经之效。诸穴合用共奏祛风通络、调补肝肾、解痉止痛之效。

穴位埋线疗

文档评论(0)

专业写作罗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专注于教学及企业生产文案的创作,具有多年工作经验,欢迎咨询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9月21日上传了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