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docxVIP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28届高一(历史)试题

命题人:张玉锋 审题人:王炳烨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考古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的草鞋山遗址。遗址内出土了碳化稻谷、陶器、玉器等文物,并发现了人工堆筑的高台墓葬群,其中部分墓葬随葬品丰富,而另一些则较为简陋。这反映了当时该地区A.原始农业已经产生 B.社会贫富分化出现

C.早期国家形态形成 D.手工业技术领先全国2.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下列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中,位于北方辽河流域的是

A.仰韶文化 B.龙山文化 C.红山文化 D.良诸文化3.为维护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这一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西周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存在大量无主的土地和田野,并无明确的边界,直至春秋战国时期,边界的概念才逐渐形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政治秩序的规范 B.铁犁牛耕的出现

C.分封制度的强化 D.争霸战争的频繁

秦始皇通过修建人工道路构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据《史记》记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内蒙古包头市),直抵甘泉(今陕西省境内)……堑山堙谷,千八百里。”秦始皇修建该道路的主要动机是

巩固边防,防御匈奴南侵B.控西南夷,增进民族交融C.沟通南越,满足皇帝游乐D.发展经济,促进东西贸易

商鞅变法把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作为改革的政治路线之一、将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民众开放。下列措施体现这一政治路线的是

什伍连坐制 B.燔诗书明法令

C.统一度量衡 D.军功爵制

秦始皇认为“秦既代周(火德),自为水德”,汉文帝时期有人上书“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上述现象A.确立了五行学说为统治思想

B.旨在论证政权建立的合理性C.推动儒家学说吸收阴阳思想D.表明汉朝承袭秦朝典章制度

《南史·文学传》中有言:“自中原沸腾,五马南渡,缀文之士,无乏于时。降及梁朝,其流弥盛。”这一记述说明南北朝时期A.南方文化发展水平高于北方

B.北人南迁促进南方文化发展C.政局混乱使得文化重心南移D.南北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不畅

进奏院始建于唐代安史之乱期间,一般由藩镇自行选举所属幕职担任,其主要职责是接待各地来京办事的官员、转递公文、收集情报等。宋代设都进奏院统一管理各州进奏院,并对进奏官进行厘选,一般以八品文官或三班使臣充任,仅为传递公文的文书官员。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A.监察制度建设的延续性

B.地方机构的膨胀C.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强化D.选官制度的完善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秦汉的传统九卿与新出现的六部关系上,长期纷争,无法统合。隋唐时期,统治者最终确定了六部统辖九卿的体制。这一变化反映

出A.国家统一是制度创新的前提B.制度创新必然促进国家的统一C.南北文化交融阻碍制度创新

D.传承与创新是制度演变的基本规律

东汉统治者为防止地方官相互庇护而推行了“三互法”,规定:甲州人士在乙州为官,同时乙州人士又在丙州为官,则丙州人士不但不能到乙州为官,也不能到甲州为官;三州的婚姻之家也是如此。其做法在客观上A.利于遏制豪强势力 B.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C.助长了官员的特权 D.保障了吏治的清明

东汉史书非常重视符命、灾变和祥瑞的书写,如《汉书》中多次提到刘邦受命称帝的符篆,《东观汉记》中记载刘秀出生时“有赤光,室中尽明”。这说明东汉

民众普遍认同天人感应学说B.史书撰写服务于政治统治需要C.祥瑞文化植根于久远的传统D.儒学成为改朝易代的理论依据

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十六国时期,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自称“大禹之后”,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箭”,建立北周的鲜卑宇文氏则称“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他们此举主要是为了

学习汉晋王朝的制度文明B.追求民族政权的合法正统C.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D.谋求与汉族王朝和平共处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

文档评论(0)

无与伦比94348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文章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