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成语记忆与理解高考备考指南
成语,作为汉语语言的瑰宝,以其精炼的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刻的人生智慧。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成语的考查贯穿于语言文字运用、阅读理解乃至写作等多个模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面对数量庞大、意义精深的成语库,许多考生常感束手无策,或满足于浅尝辄止的记忆,或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导致在实际运用与考试中频频失分。本指南旨在结合高考考查特点,为考生提供一套系统、高效的成语记忆与理解方法,以期帮助考生真正掌握成语的精髓,提升语文素养与应试能力。
一、洞悉考情:高考成语考查的趋势与核心
高考对成语的考查,早已超越了简单的释义层面,呈现出“理解为本,运用为要”的鲜明特点。近年来的试题更侧重于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辨析成语含义、使用对象、感情色彩、语体风格以及是否存在语义重复、不合逻辑等问题的能力。常见的考查形式包括选择题(如成语辨析正误、近义成语选用)、填空题以及在病句辨析、语言表达得体等题型中的渗透,甚至在写作中恰当运用成语也能为文章增色添彩。因此,备考的核心在于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把握其使用语境,并能准确、恰当地运用。
二、溯源知流:成语记忆的根基在于理解本义
成语的形成多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或古典文献出处。仅仅记住成语的字面意思,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真正内化。
1.探寻本源,理解典故:对于源自历史故事、寓言传说的成语,如“纸上谈兵”、“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考生应尽可能了解其原始出处和故事梗概。这不仅能帮助深刻理解成语的本义,更能体会其蕴含的哲理与情感色彩,记忆也会更加牢固。例如,了解了“卧薪尝胆”的典故,自然就能理解其“刻苦自勉,奋发图强”的含义,而不是简单记住四个字。
2.分析结构,把握语素:成语大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分析其结构,理解每个语素的含义及其组合方式,有助于准确把握成语的整体意义。例如,“休戚相关”中,“休”指喜悦,“戚”指忧愁,“相关”即相互关联,合起来就是“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对于“不刊之论”、“文不加点”这类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通过语素分析尤为重要,可避免将“刊”误解为“刊登”,将“点”误解为“标点”。
三、语境为王:成语运用的灵魂在于准确适配
高考对成语的考查,语境是关键。脱离具体语境的成语,其意义和用法往往难以确定。
1.明确适用对象与范围:许多成语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如用于人或物,用于长辈或晚辈,用于男女等。例如,“豆蔻年华”专指女子十三四岁,“相敬如宾”用于夫妻之间。若不加以区分,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2.辨析感情色彩与语体风格:成语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也有书面语与口语之别。如“处心积虑”为贬义,“殚精竭虑”为褒义;“鼎力相助”多用于书面语,表达感谢,“帮大忙”则为口语。使用时需与语境的感情基调及语体要求保持一致。
3.审视前后搭配与逻辑关系:成语的运用需注意与前后词语的搭配是否得当,是否符合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例如,“司空见惯”后不能接宾语,“出奇制胜”后不能接“敌人”等。同时,要避免成语与句中其他词语语义重复,如“忍俊不禁地笑了”中“忍俊不禁”已包含“笑”的意思。
四、归纳梳理:构建体系化的成语知识网络
成语数量繁多,零散记忆效率低下。通过归纳梳理,构建知识网络,能显著提高记忆与辨析效果。
1.按主题归类:将意思相近或相关的成语归为一类,如描写人物品质的、描写自然景物的、表达学习方法的、涉及战争谋略的等。例如,表达“勤奋”的成语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韦编三绝”等;表达“目光短浅”的有“鼠目寸光”、“管中窥豹”、“坐井观天”等。
2.按结构归类:成语的结构多样,如并列式(披荆斩棘)、主谓式(胸有成竹)、动宾式(包罗万象)、偏正式(孜孜不倦)、补充式(妙不可言)等。了解结构有助于理解成语内部语素间的关系,也有助于辨析字形和近义成语。
3.按易混易错点归类:将平时练习和考试中遇到的易错成语、易混淆的近义成语整理在一起,进行对比辨析。例如,“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耸人听闻”与“骇人听闻”等,通过对比其意义、用法的细微差别,加深理解,避免混淆。
4.建立错题本:专门记录在练习和模考中出错的成语,分析错误原因(是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褒贬不分还是搭配不当等),定期回顾,强化记忆,确保不再犯类似错误。
五、勤练善思:在实践中深化理解与运用能力
成语的掌握,最终要落实到运用层面。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和刻意练习,才能真正做到熟能生巧。
1.广泛阅读,积累语感:在阅读古今中外名著、优秀散文、时评文章等过程中,留意其中成语的运用,体会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妙处。潜移默化中,语感会得到提升,对成语的敏感度也会增强。
2.精做真题,揣摩规律:高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商业地产运营管理规范.doc VIP
- 恒立液压介绍样板.pptx VIP
- P-控制图(计数型)+柏拉图.xls VIP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数学《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PPT课件.pptx VIP
- 2025重庆国际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招聘5人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docx VIP
- 2024-2025学年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粤教花城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百度舆情产品使说明手册.docx VIP
- 2023年新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关于DXF-1.6(Ⅱ)型分段绝缘器的检调方法分解.ppt VIP
-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四版)陈珩课后习题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