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河南省信阳市息县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VIP

2025—2026学年度河南省信阳市息县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2026学年度河南省信阳市息县高二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一)

历史试题

2025.1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汉时期各级机构制作了大量的考绩管理文书,如吏卒名籍、功劳簿、钱谷出入簿、文书收发记录等。地方与中央、地方与地方、个人与政府间政务往来又产生了檄书、牒书、府书、记、爱书、奔命书、报书等行移文书。这表明,秦汉时期

A.文书传送体系完善 B.利用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C.地方行政效率低下 D.建立严密文书管理制度

2.有文章描述道: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他们确立了以执政官为核心的行政长官制度,以政界精英为基础的元老院制度以及以全体公民为主体的公民大会制度。这可用来说明

A.雅典政治实行直接民主 B.斯巴达政体具有贵族寡头特色

C.罗马共和国的制度建设 D.古希腊城邦政治制度的差异性

3.1357年,法国太子查理在召开的三级会议上,被迫同意定期召开三级会议并听取治国意见,征税必须得到三级会议的同意。1484年,查理八世召开三级会议宣布:他有权不经三级会议批准而每年征收附加税。上述变化表明法国

A.民众参政积极性低 B.赋税征收困难

C.三级会议形同虚设 D.王权得到强化

4.1913年11月,袁世凯取消国民党籍议员资格共438人,导致国会不足法定人数而无法正常开会。“自是以后,政党之名,报章论坛,绝鲜有人称述”。国会成为“行尸走肉”。这体现了

A.政党政治尝试的失败 B.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C.民主共和制度的破产 D.国民党内部力量涣散

5.熙宁二年(1069年),北宋各地争言并大办水利,竞相开垦荒地。到熙宁九年(1076年),全国兴修水利工程达一万多处,增加良田三千六百多万亩。这

A.得益于范仲淹改革顺利开展 B.体现了王安石变法成效显著

C.解决了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 D.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6.据《戊戌政变记》记载,1898年7月,直隶“闻风争言农商之学,争译农商之书,好事者争捐地以为农会,上行下效,风气大开”。这可以印证

A.农业改革遭到守旧势力反对 B.传统社会习俗出现转型

C.戊戌维新推动民族商业发展 D.讲求新知成为社会风尚

7.唐代对官员实行考绩制,政治家陆贽说:“考课赏罚,高课者升,庸碌者退,殊才不滞,治绩可著。”宋代人曾评论其为“人思激励,绩效著闻”。据此可知,唐代考绩制

A.提高了政府工作效能 B.制定了严格考核标准

C.受到了宋人推崇沿用 D.提升了官员能力素养

8.19世纪前期,英国显官贵胄、执政党魁竞相在政府中安插亲信,膏粱子弟、庸碌无能而踞高位者有之,身为要官领取高薪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有之。这说明英国当时

A.国家管理职能出现萎缩 B.政党政治制度尚不完善

C.官员选拔制度存在弊端 D.文官集团垄断政府权力

9.1870年以后,英国文官“逐渐被看成是模范的政府官员,廉洁无政治色彩和全力以赴,受到许多国家的羡慕”。这主要得益于英国

A.君主立宪的实施 B.工业革命的深入

C.议会改革的开展 D.文官制度的建立

10.下图为1907年《直隶教育杂志》刊文内容。这可用来说明

朝廷知科举学堂之两不并立也,毅然停之,年来风气不一变,举国一新。士有不谈学堂者,几有见笑樵夫之势,即向之素称墨守者,亦莫不投世所尚

A.传统士人群体社会地位崩溃 B.新式教育被社会广泛的接受

C.选官制度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D.科举考试内容发生根本变革

11.1953年,中共中央指示,全党各级干部都应努力学习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部分著作。1954年中共中央指出:“必须确定党的各级干部的轮训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全党各方面的高、中级干部,调入党校轮训。”这说明当时我国

A.干部管理科学化的实现 B.分类管理干部制度建立

C.干部队伍建设深受重视 D.计划经济体制得以确立

12.唐太宗时期,“议绞刑之属五十,皆免死而断右趾。既又哀其毁伤支体,乃除断趾流(法)为加役流三千里,居作二年。又比隋旧律减大辟入流九十二条,减人徒七十一条”。这反映了唐初

A.律法残忍严苛 B.立法理念受主流思想影响

C.社会较为安定 D.统治者对法家思想的质疑

13.明初乡约多仿照宋代《吕氏乡约》,以道德教化为主,嘉靖后多增加了宣讲圣谕,如陆粲任江西永新知县时“酌俗从宜,以立乡约,演圣谕而疏之”。这一变化

A.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B.加速了社会风俗良化

C.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D.弱化了儒学正统地位

14.欧洲中世纪,查理曼大帝曾在修道院内建立学校;英国教会学者也为孩子们编写课本;教皇格雷戈里撰写的《法兰克人史》记载了法兰克王国的兴起,社会、经济与信仰情况。这表明当时

A.文化教育为教会垄断 B.教会人员文化水平较高

C.教会担负了教化职能 D.欧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h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个人会员请填写与您文档内容相关的关键词作为昵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