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政广场景观绿化施工方案.docxVIP

某市政广场景观绿化施工方案.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某市政广场景观绿化施工方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某市政广场位于城市核心区,总占地面积2.8万㎡(其中绿化面积1.5万㎡,占比53.6%),周边辐射行政办公区、商业区及居民区,日均人流量约8000人次。本方案旨在通过“生态优先、功能融合、文化赋能”的设计理念,构建“乔木+灌木+地被+花卉”的多层级绿化体系,搭配景观小品、灌溉系统及灯光设施,打造“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有绿”的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满足市民休闲游憩、文化活动及生态调节需求。

(二)编制依据

依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标准》(DB11/T212)、《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及广场专项设计文件(含植物配置图、灌溉系统图),结合项目区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8.5℃,年降水量1200mm,土壤类型为砂壤土,pH值6.5-7.2)”的实际条件编制。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该市政广场全区域景观绿化施工,重点覆盖4类核心区域:

1. 中心景观区(面积3000㎡):以大型水景+标志性乔木为核心,搭配花境及景观雕塑;

2. 休闲绿地区(面积6000㎡):以疏林草地为基调,设置休憩座椅、林下步道;

3. 入口展示区(面积2000㎡):以对称式灌木组团+时令花卉为主体,强化广场标识性;

4. 生态缓冲带(面积4000㎡):沿广场周边布置乡土植物群落,衔接城市绿地系统。

(四)施工原则

5. 生态适配: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如香樟、桂花、紫薇)及耐践踏地被(如麦冬、结缕草),确保植物成活率≥95%;

6. 功能协同:绿化布局与广场交通流线、活动场地(如广场舞区、儿童游乐区)错位设置,避免植物遮挡功能区域;

7. 景观分层:构建“上层大乔木(高度8-12m)+中层灌木(高度1.5-3m)+下层地被花卉(高度0.3-0.8m)”的三维景观结构,提升空间层次感;

8. 长效养护:同步建设智能灌溉系统(滴灌+喷灌结合)及土壤改良设施,降低后期养护成本,确保绿化景观持续稳定。

二、工程概况与施工难点

(一)绿化工程关键参数

9. 植物配置:

◦ 乔木(共280株):香樟(胸径15-18cm,间距5m,60株)、桂花(胸径12-15cm,间距4m,40株)、紫薇(地径8-10cm,间距3m,50株)、乌桕(胸径18-20cm,孤植,10株)、樱花(胸径10-12cm,列植,80株)、鸡爪槭(地径6-8cm,组团种植,40株);

◦ 灌木(共1200㎡):红叶石楠球(冠幅1.2m,间距1.5m,300㎡)、金森女贞球(冠幅1m,间距1.2m,200㎡)、冬青卫矛(高度0.8m,密植,400㎡)、月季(高度0.6m,花境种植,300㎡);

◦ 地被与花卉(共11000㎡):麦冬草(耐阴区域,5000㎡)、结缕草(阳光区域,4000㎡)、时令花卉(入口区及花境,2000㎡,含矮牵牛、万寿菊、三色堇等,按季节轮换);

10. 配套设施:

◦ 灌溉系统:采用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主管道为PE管(Φ110mm,壁厚8mm),支管为PE管(Φ50mm,壁厚5mm),滴灌带(Φ16mm,间距30cm)覆盖地被区域,喷灌头(射程5m,流量15L/h)覆盖乔木及灌木区域;

◦ 土壤改良:对广场原土壤(砂粒含量65%,有机质含量1.2%)进行改良,添加腐熟有机肥(用量500kg/100㎡)、泥炭土(用量300kg/100㎡)及河沙(用量200kg/100㎡),改良后土壤有机质含量≥2.5%,pH值6.5-7.2;

◦ 景观小品:设置防腐木休憩平台(2处,面积各50㎡)、景观石(10块,重量5-10t/块)、花箱(30个,材质为铝合金,尺寸1.2m×0.6m×0.8m)。

(二)施工难点

11. 土壤条件复杂:广场原土壤为砂质土,保水保肥能力差(田间持水量18%),需通过分层改良确保满足不同植物生长需求(如乔木区需更高有机质含量,地被区需更好排水性);

12. 施工与交通协调:广场位于城市核心区,周边道路车流量大(日均2万辆),苗木运输需办理夜间运输许可(22:00-6:00),且需避免占用主干道;

13. 植物存活保障:施工周期跨越夏季(7-8月,最高温38℃),乔木移植后易出现“蒸腾失水”问题,需采取断根处理、遮阴保湿等措施;

14. 功能区域冲突:广场内既有地下管线(如雨水管、电缆沟,共12条,埋深0.8-1.5m),绿化种植需避开管线位置(乔木种植点距管线≥1.5m,灌木≥0.8m),导致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