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复习任务四 文意概述——对应翻译,精准比对.pptxVIP

7 复习任务四 文意概述——对应翻译,精准比对.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习任务四文意概述

——对应翻译,精准比对;考情微观考向微探;年份;精研典题考教衔接;角度一比对观点——注意评价细节

?

1.(2024·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述是否有误。

[原文]材料一:……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材料二:……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

(节选自《读通鉴论》)

[选项]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马迁竭力替李陵辩白。王夫之认为,司马迁这样做的原因,是担心如果不及时为李陵掩饰罪过,就会损害李广的声誉。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解文意。“司马迁这样做的原因,是担心如果不及时为李陵掩饰罪过,就会损害李广的声誉”错误,由材料二“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以及材料一内容可知,司马迁替李陵掩饰过错唯恐来不及,他对李广称道不已,是希望汉武帝看在李广的情分上宽恕李陵。;[参考译文]

材料一:

……皇上非常愤怒,群臣都怪罪李陵。皇上拿此事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为李陵极力申说:“李陵侍奉父母很孝顺,对士兵讲信义,经常奋不顾身解救国家的危难,从他平时的表现来看,有国士之风。况且李陵率领的步兵不到五千人,长驱直入匈奴腹地,抵挡数万匈奴军。虽然他失败被俘,然而他击败敌军的战绩也足以让他名扬天下了。李陵没有去死,应该是想等待适当的时机来报效大汉朝廷。”……;材料二:

……司马迁替李陵掩饰过错唯恐不及,还不停地称道李广,来褒奖他家族的功业。……;角度二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误解形象

?

2.(2024·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述是否有误。

[原文]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选项]C.四位贤人表示太子仁孝爱士,汉高祖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希望他们好好辅助太子;四人本是留侯亲自招来的,这也是没有另立太子的一个因素。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冠李戴。“四人本是留侯亲自招来的,这也是没有另立太子的一个因素”错误。根据原文“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可知,这四人不是留侯亲自招来的,而是太子在其建议下派辩士请来的,而且汉高祖没有另立太子,是因为太子得到了四位贤人的帮助。;[选项]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积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序错乱。“同时又……以防备疫病”错误。由原文“明年春……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可知,积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是苏轼到杭州后第二年春天做的事。;[参考译文]

(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到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常要多些。”于是收集盈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的五十两黄金,来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聚钱粮来抵御疫病。;角度四比对关键词语——看是否曲解文意、归纳不全

?

4.(2025·全国二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述是否有误。

[原文]时愔在北府,温恒云“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深不欲愔居之。而愔暗于事机,遣笺诣温,欲共奖王室,修复园陵。超取视,寸寸毁裂,乃更作笺,自陈老病,甚不堪人间,乞闲地自养。温得笺大喜,即转愔为会稽太守。

(节选自《晋书·郗鉴传》);[选项]C.郗愔曾给桓温写信,郗超取信阅毕,不认可父亲书信中的主张,便撕毁了原信,以自己的口吻重写了一封信,说父亲年老多病,应予闲官休养。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解文意

文档评论(0)

131****10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