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贞观政要君道》《汉书刑法志》《淮南子修务训》《新语至德第八》含答案译文.docxVIP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贞观政要君道》《汉书刑法志》《淮南子修务训》《新语至德第八》含答案译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贞观政要君道》《汉书刑法志》《淮南子修务训》《新语至德第八》含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每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者国之本也。”故轻徭薄赋,推行均田,务使民以休息。房玄龄、魏征等直臣在列,太宗虚怀纳谏,君臣同心,共成治道。尝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是海内升平,四夷宾服,史称贞观之治,盖德政怀民之效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

材料二:

文帝诏曰:“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遂废肉刑,代以笞、徒。尝谓:“法正则民恚,罪当则民从。”故轻刑慎罚,务在宽仁。帝躬行节俭,衣弋绨、履革舄,后宫不饰锦绮,欲以德化民。时有司请增律条,帝曰:“设刑者不厌轻,行罚者不患薄。吏安民怀,远近何服?”由是囹圄空虚,刑罚大省,天下称仁,史载其“德厚侔天地”,盖德刑相济之效也。

(节选自《汉书·刑法志》)

材料三:

文王姬昌治西岐,躬行仁德,勤政恤民。尝亲耕于陇亩,与民同劳;路遇耕者让畔,行者让路,民皆化其礼。时姜尚隐于渭滨,文王三往谒之,载与同归,拜为师尚父。故《淮南子》载:“文王举太公于渭滨,而天下之士莫不归心。”又任用散宜生、闳夭等贤臣,修德振兵,诸侯倾附。其言曰:“欲流荣华者,必取之于身;欲致远者,必先亲近。”由是百姓归心,贤士云集,为周室八百年基业奠基,盖以身怀德而天下归之也。

(节选自《淮南子·修务训》)

材料四:

夫欲富国强威,辟地服远者,必得之于民;欲建功兴誉,垂名烈,流荣华者,必取之于身。故据万乘之国,持百姓之命,苞山泽之饶,主士众之力;而功不存乎身,名不显于世者,乃统理之非也。天地之性,万物之类,怀德者众归之,恃刑者民畏之,归之则充其侧,畏之则去其域。故设刑者不厌轻,为德者不厌重,行罚者不患薄,布赏者不患厚,所以亲近而致远也。

(选自陆贾《新语·至德第八》)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刑至A断B支体C刻D肌肤E终身F不息G何其痛H而不德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存,使……存活,与《短歌行》“枉用相存”的“存”,意义不相同。

B.知,音zhī,明白,与《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不知”的“知”,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

C.而,表承接,与《谏逐客书》“而愿忠者众”的“而”,用法相同。

D.服,使……服从,与《促织》“昂其直,居为奇货”的“昂”,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先以“割股啖腹”为喻,后又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理念,都强调以民为本的重要性。

B.汉文帝认为肉刑非常残忍,决定废除刑罚制度,依靠德政感化百姓,最终达到囹圄空虚的效果。

C.周文王多次去渭滨拜访姜尚,一同乘车返回,任命姜太公为“师尚父”,体现了他礼贤下士的胸襟。

D.陆贾提出治国需“得之于民”“取之于身”,强调君主应重德轻刑,通过怀德实现“亲近致远”。

?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设刑者不厌轻,行罚者不患薄。吏安民怀,远近何服???(4分)

?

(2)欲流荣华者,必取之于身:欲致远者,必先亲近。??(4分)

?

14.请结合材料一、三的内容,分别概括唐太宗和周文王是如何通过“得之于民”和“取之于身”来实现治国安邦的,并谈谈你的认识。(5分)

?参考答案:

10.CEG

11.C(“而愿忠者众”中的“而”表转折)

12.B(废除的是残酷的肉刑)

13.(1)制定刑罚的人不嫌弃刑罚轻缓,执行处罚的人不担心处罚轻微。(只要)官吏安心尽职,百姓心怀感念,远近的人会不顺服吗?(“厌”“怀”各1分,大意2分)(2)想要使荣华延续流传的人,必须从自身做起(加强自我修养);想要招来远方人才的人,一定要先亲近身边的人。(“流”“致”各1分,大意2分)

14.第一问:①材料一中唐太宗以“自省纳贤”立身,以“轻徭安民”得众;②材料三中周文王以“躬身修德”聚信,以“勤政恤民”凝心。第二问:自省修德和勤政恤民之道,既是古代治国精髓,也是当代国家理政的明鉴。(第一问3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译文

材料一:

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做君主的原则,必须先让百姓得以生存。如果损害百姓来供养自己,就好比割下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却会死掉。”他常常说:“君主如同船,百姓如同水,水能承载船,也能倾覆船,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啊。”因此,(唐太宗)减轻徭役赋税,推行均田制,致力于让百姓休养生息。房玄龄、魏征等正直的大臣在朝中任职,唐太宗虚心接受他们的劝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