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工行业新材料产业框架之一:新材料产业深度报告,生物技术,掘金万亿蓝海-20230514-国海证券-53页_2mb.docxVIP

基础化工行业新材料产业框架之一:新材料产业深度报告,生物技术,掘金万亿蓝海-20230514-国海证券-53页_2mb.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证券研究报告基础化工

2023年05月14日

新材料产业深度报告:生物技术,掘金万亿蓝海

——新材料产业框架之一

国海证券研究所

杨仁文(证券分析师)

S0350521120001

yangrw@

李永磊(证券分析师)

S0350521080004

liyl03@

陈云(联系人)

S0350122060052

cheny17@

PAGE2请务必阅读报告附注中的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PAGE2

请务必阅读报告附注中的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核心观点

核心观点

攻坚国产替代,关注黄金赛道“卖水人”

作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底层支撑,生命科学工具类似于芯片技术在半导体行业的垄断地位,生物技术驱动的万亿级新兴市场将催生出庞大的底层生命科学

工具需求。据灼识咨询,2021年,我国试剂耗材市场规模已约700亿元,且均处于快速成长期,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0-2025年生物试剂及一次性

塑料耗材的复合增速分别达18.0%、20.1%。我国科学服务行业起步较晚,试剂和耗材几乎进入巨头垄断时代,国产化率不足10%,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生物技术驱动万亿市场

合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具有低成本、低能耗优势,且几乎覆盖人类生活涉及的各领域。据BCCResearch数据,

2019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已达53.20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可达188.85亿美元,2019-2024年的CAGR28.8%。

生物基材料:根据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2030年全球将有20%的石化产品(约8000亿美元)可由生物基产品替代,然而目前的替代率仍不到5%,较2020年市场提升空间近6000亿美元。在低碳经济驱动下,生物基材料市场规模加速提升,2021年,我国生物基材料市场规模达199.2亿元,同比增速由2018年的8.6%逐步提升至16.2%。生物基材料行业竞争充分,以细分领域龙头为主。

生物食品:人造肉不仅节能环保,还能解决伴随着人口增长而来的食物短缺问题。人造肉正处于行业导入期,据MarketsandMarkets,2021年,全球植物肉市场规模已达160亿美元,预计至2025年可达279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达15%。当前,美国人造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我国人造肉处于蓝海阶段,市场较为分散。

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市场空间广阔,且正在向促进组织再生的再生生物材料演化。2020年,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接近5000亿元,约占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一半。由于较高的技术、资质和资金壁垒,全球生物医用材料高端市场已形成寡头垄断局面。目前,我国70%的高端产品依靠进口,但在心血管支架、封堵器、生物型硬膜补片等部分生物医用材料方面已实现进口替代。

生物农业:生物育种能够降本增效,在传统育种已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于食物需求的背景下,生物育种的产业化进程加速。据IDTechExResearch,预计全球生物技术种子规模将由2020年的282亿美元增长至2031年的443亿美元。全球种业高度集中,前五大企业垄断了一半以上的份额,且持续高研发投入,领先优势不断加深。而我国种企规模小,且格局分散,2021年,前五大企业市占率仅约12%,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化超预期、新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国产替代不达预期、国际形势变化超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核心观点

核心观点

PAGE3请务必阅读报告附注中的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PAGE3

请务必阅读报告附注中的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图表:生物技术推荐企业汇总

分类

全球市场规模

(亿美元)

全球市场规模增速

企业

海外

中国

生命科学工具

科研试剂

298(2025)

8.5%(2020-2025),

中国18.0%(2020-2025)

赛默飞世尔科技、丹纳赫、德国默克、

艾万拓

阿拉丁、泰坦科技、

药石科技

一次性塑料生物实验耗材

176(2025,中国约41)

7.0%(2020-2025),中国20.1%(2020-2025)

赛默飞世尔科技、艾本德、艾万拓、康宁

洁特生物、凯实生物、纳微科技

合成生物学

189(2024)

28.8%

(2019-2024)

Twist、Gingko、Amyris

华大智造、金斯瑞生物科技、凯赛生物、华恒生物、嘉必优

生物基材料

8000(2030)

22.7%

(2021-2026)

巴斯夫、陶氏、杜邦 凯赛

生物、华恒生物、海正生材、蓝山屯河、金丹科技

人造肉

279(2025,仅植物肉)

15%

(2021-2025)

BeyondMeat、 双塔

ConagraBrands

食品、金字火腿、双汇发展、

新希望

生物医用材料

5571(2026)

17.5%

(2016-202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en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