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024最新解读:现代人其实更需“守阳”.docxVIP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024最新解读:现代人其实更需“守阳”.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句出自《黄帝内经》的养生名言,几乎人尽皆知。传统解读是:春夏季节,自然界阳气升发,人体要顺应趋势,养护体内阳气;秋冬季节,气候转凉,人体要滋养阴液,以备来年阳气的生发。这个道理本身没错。但在2024年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夏季有空调冷饮,冬季有暖气火锅,熬夜成常态,压力无处不在。这使得“阳虚体质”成为了现代亚健康人群中最普遍的类型。因此,我们对这句古训需要有新的解读:对于现代人而言,“养阳”是四季皆宜的功课,而“守阳”比“养阳”更为急迫和关键。

一、为何现代人十有九“虚”?——阳气消耗的四大“元凶”

阳气,是身体的能量、热量和生命力。《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把它比作天上的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人体运行靠阳气。当阳气不足时,就会出现一系列“寒”和“衰”的表现:

?全身怕冷,四肢不温:尤其腰背部、膝盖、手脚冰凉,穿再多也暖不过来。

?精神不振,嗜睡乏力:总感觉疲惫,白天没精神,活力不足。

?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一阵风就能吹病,且恢复缓慢。

?消化能力弱:喜欢热饮,吃凉的就腹泻、腹胀。

?夜尿频多,清稀如水。

?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

那么,现代生活是如何加速我们阳气耗散的呢?

1.饮食之寒:无处不在的冷饮与生冷冰淇淋、冰镇啤酒饮料、生鱼片、沙拉、凉拌菜……这些低于体温二三十度的食物直接进入37℃的脾胃,需要消耗大量阳气去“加热”它们。长此以往,脾胃阳气(中焦阳气)被消耗殆尽,运化功能受损,导致寒湿内生。

2.环境之寒:夏天空调,冬天贪凉夏季本该是皮肤开泄、出汗排毒的时节,但我们却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导致毛孔紧闭,寒邪郁闭在体内,形成“寒包火”的复杂体质。冬季暖气过足,室内外温差大,一冷一热同样耗伤阳气。

3.起居之逆:熬夜透支,晨昏颠倒夜晚属阴,是阳气收敛、阴血修养的时候。熬夜不睡,就是在强制阳气继续“工作”,透支肾中储存的元阳(命门之火)。这相当于在燃烧生命的“烛芯”,是最伤阳气的行为。

4.情志之耗:思虑过度,压力过大中医认为“思则气结”,过度思考、焦虑、紧张会阻碍气机的流通,消耗心脾之阳。长期处于高压下,阳气在内部被白白消耗,无法温煦四肢,也会导致外寒内虚的“假热”现象。

二、扶阳三法:把“小太阳”重新点燃

既然阳气不足,我们的核心任务就是“扶阳”。但扶阳不是简单地吃补药,而是要遵循“温通、温补、温养”的原则。1.艾灸:纯阳之草,补阳第一法艾草是纯阳之物,艾灸是补充阳气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穴位:

?关元穴(肚脐下3寸):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灸关元能温补下焦元阳。

?命门穴(后腰,与肚脐相对):生命之门,是肾阳藏身之所。灸命门能直接温煦肾阳。

?足三里(膝下3寸):健脾胃要穴,灸之可强壮脾胃阳气,补益后天之本。

?方法:每周艾灸2-3次,每个穴位灸15-20分钟,以皮肤红晕、感到温热透达深处为度。悬灸或使用艾灸盒均可。

2.日光浴:向天借阳,免费的补药太阳是天地间最大的阳气来源。现代人晒太阳太少了。

?最佳时间:上午9-10点或下午4-5点的阳光,温和有益。

?方法:晒背。背部有统领一身阳气的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晒背15-30分钟,能有效补充督脉阳气,驱散体内寒邪。注意避免暴晒中暑。

3.食疗:吃进去的温暖饮食上要多吃温热性质的食物,少吃生冷寒凉。

?温阳食材清单:生姜、大枣、桂圆、羊肉、韭菜、核桃、虾、肉桂、花椒。

?经典食疗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是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的经典名方,特别适合阳虚、血虚伴有畏寒怕冷、腹痛的人冬季食用。

?姜枣茶:每日早晨喝一杯,生姜驱寒暖胃,大枣补中益气,能唤醒一天的阳气。

三、守阳为上:改变耗散阳气的现代生活方式

“开源”固然重要,但“节流”更为根本。不改变耗阳的习惯,补再多也是杯水车薪。

1.穿衣守阳:尤其保护好颈部(大椎穴)、腰腹部(神阙、命门)和脚踝(三阴交等要穴),避免这些部位受风寒。夏季在空调房务必披上外套。

2.运动生阳,但勿过汗:动能生阳,如快走、慢跑、太极拳等温和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微微出汗即可。切忌追求大汗淋漓,中医认为“汗血同源”,过汗会伤阳耗气。

3.情绪养阳:减少无谓的思虑,放下过度执着,保持心态平和。多接触正能量的人和事,让内心充满“阳光”,这也是在养阳气。

4.睡眠藏阳:坚持每晚在11点(子时)前入睡,让阳气得以顺利潜藏修养,为第二天的生发储备能量。

(结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古训,在当代语境下,应更加强调“四季皆需养阳,时刻不忘守阳”。我们无法回到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环境,但我们可以通过智慧的生活方式,主动去守护身体里那团珍贵的生命之火。当你开始感到手脚温暖、精力充沛、情绪积极时,你

文档评论(0)

199****82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