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针灸-头针.pptVIP

中医药-针灸-头针.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节头针;手足阳明经分布于前额及面部。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颈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手足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手少阳三焦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毗。”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其文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手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颊、头颈部。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督脉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

六阴经中则有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尤其是足厥阴肝经在“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除手少阴与足厥阴经脉直接上行头面之外,所有阴经的经别合入相表里的阳经之后均到达头面部。因此,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等联系集中于头面部。

在气街学说中“脑为头气之街”列为首位,其原因也在于此,并因此而有气出于脑的阐述。

这些都说明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针灸治疗非常重视头部腧穴的重要作用。;一、头穴线的定位与主治;㈠用于定位头穴线的腧穴

该方案用17个腧穴以定位头穴线,让我们先复习或了解这些腧穴的定位。

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前顶: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

前神聪: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

百会: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强间: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

脑户: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

头维:额角发际直上0.5寸。

曲鬓:耳前发际后缘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颔厌: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悬厘: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

率谷:耳尖直入发际1.5寸。

头临泣: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中点。

正营: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承灵: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即前神聪旁开2.25寸。

眉冲: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0.75寸。

通???: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1.5寸。即前神聪旁开1.5寸。

玉枕:后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1.3寸。即脑户旁开1.3寸。;㈡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⒈MS1额中线ézhōngxiàn

定位: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癫痫、精神失常、鼻病。

操作:从神庭向前平刺1寸,行快速捻转手法。

⒉MS2额旁1线épángxiànⅠ(胸腔区)

定位: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心绞痛、哮喘、支气管炎、失眠等。

操作:从眉冲穴向前平刺1寸,行快速捻转手法。;⒊MS3额旁2线épángxiànⅡ(胃区、肝胆区)

定位: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

操作:从头临泣穴向前平刺1寸,行快速捻转手法。

⒋MS4额旁3线épángxiànⅢ(生殖区、肠区)

定位:在头前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寸起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尿频、尿急、子宫脱垂等。

操作:从此线上端进针,向前平刺1寸,行快速捻转手法。;⒌MS5顶中线Dǐngzhōngxiàn

定位:在头顶部,即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之段。

主治:腰腿痿痹、皮层性多尿、脱肛、遗尿、头痛、眩晕。

操作:从百会穴进针,向前透刺至前顶,行快速捻转手法。

⒍MS6顶颞前斜线DǐngnièQiánxiéxiàn(运动区)

定位:在头顶部、头侧部,从头部经外奇穴前神聪至颞部胆经悬厘引一斜线。

主治:上1/5段,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瘫痪:中2/5段,治疗对侧上肢瘫痪;下2/5段,治疗对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流涎、发音障碍等。

操作:由前神聪向悬厘分段接力平刺,行快速捻转手法。;⒎MS7顶颞后斜线DǐngnièHòuxiéxiàn(感觉区)

定位:在头顶部、头侧部。顶颞前斜线之后1寸,与其平行的线。从督脉百会穴至颞部胆经曲鬓穴引一斜线。

主治:上1/5段,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中2/5段,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下2/5段,治疗对侧头面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

操作:从百会向曲鬓分段接力平刺,然后行快速捻转手法。

⒏MS8顶旁1线DǐngpángxiànⅠ

定位: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从膀胱经通天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

主治:腰痛痿痹。

操作:从通

文档评论(0)

BraveBo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