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研大纲参考书以及练习题答案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是林业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核心科目,旨在考查考生对林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及学科交叉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评估运用林业科学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涵盖森林生态学、树木学、土壤学三大主干模块,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各学科核心概念、基础理论及研究方法,具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释林业现象、规划林业实践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森林生态学
1.基础概念与理论
要求掌握生态因子作用规律(如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谢尔福德耐受定律)、种群动态模型(逻辑斯谛增长方程)、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指数计算:香农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生态位理论(哈钦森超体积生态位)。需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十分之一定律)、物质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的主要路径与人类活动影响)的基本过程,能区分初级生产与次级生产的概念及测定方法(如收获法、CO?通量法)。
2.森林生态系统功能
重点掌握森林在气候调节(蒸腾作用对区域湿度的影响)、水土保持(林冠截留、枯落物持水率计算)、生物多样性维持(关键种、旗舰种的生态功能)中的作用机制。需分析森林干扰(自然干扰如火灾、风倒;人为干扰如采伐、开垦)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理解干扰后恢复的阶段特征(如次生演替的先锋种、建群种更替规律)。
3.应用生态学
要求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斑块廊道基质模型)分析森林破碎化的生态效应(如边缘效应、物种迁移障碍);掌握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物指标如病虫害发生率、生理指标如叶面积指数、环境指标如土壤侵蚀模数);能结合气候变化背景,阐述森林碳汇功能的提升策略(如树种选择、经营措施优化)。
(二)树木学
1.分类基础与形态识别
需熟练掌握植物分类学基本原理(双名法、分类等级),重点记忆松科(Pinus)、杉科(Cunninghamia)、壳斗科(Quercus)、蔷薇科(Rosa)等10个以上典型科的识别特征(如松科叶针形、球果种鳞与苞鳞离生;壳斗科具壳斗包被坚果)。能准确描述树木营养器官(叶序:互生/对生/轮生;叶缘:锯齿/全缘;树皮:纵裂/鳞片状)及繁殖器官(花序类型:总状/圆锥/柔荑;果实类型:翅果/核果/蒴果)的形态术语,区分易混淆树种(如杨属Populus与柳属Salix:杨属芽有粘质、叶常宽大,柳属芽无粘质、叶多披针形)。
2.分布与生态特性
需掌握中国主要森林类型的建群树种及其分布规律:如寒温带针叶林(落叶松Larixgmelinii)、温带针阔混交林(红松Pinuskoraiensis)、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樟树Cinnamomumcamphora)、热带季雨林(榕树Ficusmicrocarpa)。理解树种生态习性(如阳性树种:马尾松Pinusmassoniana;耐荫树种:红豆杉Taxuschinensis;湿生树种:池杉Taxodiumascendens)与环境因子(海拔、坡向、土壤pH)的关联,能分析树种分布区限制因素(如高山树种对低温的适应性机制)。
3.资源利用与保护
要求熟悉重要经济树种的利用价值(如油茶Camelliaoleifera的油脂提取、杜仲Eucommiaulmoides的药用成分);掌握珍稀濒危树种的保护现状(如银杏Ginkgobiloba的孑遗特性、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的活化石意义)及保护措施(就地保护如自然保护区建立、迁地保护如植物园引种);能结合城市绿化需求,选择适生树种并说明依据(如北方城市抗污染树种:国槐Sophorajaponica耐SO?;南方城市抗台风树种: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深根系)。
(三)土壤学
1.土壤形成与组成
需理解土壤形成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的作用机制(如热带地区高温高湿加速矿物风化,形成富铁铝的红壤;寒带地区生物量低,腐殖质积累少形成灰化土)。掌握土壤矿物质(原生矿物如石英、次生矿物如高岭石)、有机质(腐殖质组成:胡敏酸、富里酸)、土壤水分(吸湿水、毛管水、重力水的有效性)、土壤空气(与大气交换的主要方式:扩散作用)的组成特征及相互关系。
2.土壤性质与肥力
重点掌握土壤物理性质(质地分类:砂土、壤土、黏土的颗粒组成;结构类型:团粒结构的保水保肥优势;孔隙度计算:总孔隙度=1容重/密度)、化学性质(pH值分级:酸性土pH6.5、中性土6.57.5、碱性土7.5;阳离子交换量CEC的意义:反映土壤保肥能力)、生物性质(土壤微生物类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功能差异;土壤动物如蚯蚓对结构的改良作用)。需分析土壤肥力四大因素(水、肥、气、热)的协调机制(如团粒结构通过孔隙分级实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