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跟师笔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科跟师笔记

跟师日期:[具体日期]上午

地点:针灸科诊室一

案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L4-L5)

患者基本情况:中年男性,45岁,主诉:腰部疼痛伴左下肢放射性麻木、疼痛2周,加重3天。自述2周前因搬重物后出现腰痛,疼痛逐渐向下蔓延至左侧臀部、大腿后外侧及小腿外侧。近3日疼痛剧烈,弯腰、咳嗽时加重,行走困难。

四诊摘要:

*望诊:舌质暗,边有瘀点,苔白腻。神志清,表情痛苦,行走时身体向右侧倾斜,以减轻左侧疼痛。

*闻诊:无特殊。

*问诊:疼痛为刺痛、固定不移。左侧小腿外侧及足背麻木感明显。夜间疼痛影响睡眠。无二便失常。

*切诊:脉弦涩。腰部触诊:L4-L5棘突左侧旁开约1.5寸处有明显压痛(++),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按压时疼痛向下肢放射。左侧环跳穴、委中穴、阳陵泉穴均有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左腿约40°,右腿约80°。

中医诊断:腰痛病(气滞血瘀,经络不通)。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疏经通络。

取穴:

*主穴(局部):肾俞(双)、大肠俞(双)、阿是穴(L4-L5左侧压痛点)、腰阳关。

*配穴(远端):环跳(左)、委中(左)、阳陵泉(左)、承山(左)、昆仑(左)、后溪(双)。

取穴思路解析:

老师解释,此案病位在腰,病机为瘀血阻络。故以局部取穴为主,“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肾俞、大肠俞为腰背相应背俞穴,可疏通局部膀胱经气血。阿是穴是病理反应点,直捣病所,效果最捷。腰阳关为督脉穴,可强腰脊、通阳气。远端取穴遵循“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原则,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恰为患者疼痛放射区域。委中穴为膀胱经合穴,是治疗腰背疼痛的要穴,古有“腰背委中求”之说。环跳为胆经与膀胱经交会穴,深层为坐骨神经,针感强,可通经活络,直达病所。阳陵泉为筋会,可舒筋止痛。后溪穴为八脉交会穴,通督脉,对急性腰痛有奇效。

操作详解:

1.体位:患者俯卧位,腹部垫软枕,以放松腰部肌肉。

2.针具:选用0.30mm×40mm及0.30mm×75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3.局部操作:常规消毒后,于肾俞、大肠俞直刺1-1.5寸,施以小幅度提插捻转泻法,使针感向腰部深层放射,或产生酸胀感。阿是穴及腰阳关,采用温针灸法。将2cm长的艾条套在针柄上点燃,艾灸2壮。老师强调,温针灸可借助热力使温通之力直达病所,加强活血化瘀、散寒止痛之功。

4.远端操作:环跳穴选用75mm长针,直刺3-4寸,要求针感向下肢放射至足部,此为“气至病所”。委中、阳陵泉、承山直刺1-1.5寸,施以提插泻法,使针感沿经络传导。昆仑穴直刺0.5寸,捻转泻法。

5.电针:在阿是穴与环跳穴,以及委中与阳陵泉穴两组穴位上连接电针治疗仪。选用疏密波,频率为2/50Hz,强度以患者左侧下肢肌肉出现明显节律性收缩且能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

6.出针:起针后,在患者腰部左侧膀胱经第一、二侧线及压痛点处行闪罐,至皮肤潮红,随后在阿是穴处留罐5分钟,以加强活血化瘀之效。

老师要点强调:

*诊断与辨经结合:不仅要辨病为腰痛,更要辨清是哪条经络的问题,此案以太阳、少阳经为主,选穴方能精准。

*针感的重要性:“气至而有效”,尤其是环跳穴,必须获得强烈的向下放射感,疗效才显著。

*手法的补泻:实证以泻法为主,提插幅度稍大,捻转频率稍快。

*综合疗法的运用:针刺、艾灸、电针、拔罐等多种方法结合,协同增效,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

案例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

患者基本情况:青年女性,28岁,主诉:左侧口眼?斜1天。患者自述晨起洗漱时发现左侧面部僵硬,漱口漏水,左眼闭合不全。无头痛头晕,无耳后疼痛。

四诊摘要:

*望诊:左侧额纹变浅,左眼闭合不全,露白约3mm。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侧歪斜。舌淡红,苔薄白。

*闻诊:无特殊。

*问诊:发病前有熬夜及吹风受凉史。无味觉减退,无听觉过敏。

*切诊:脉浮紧。面部触诊:左侧面部皮肤温度略低于右侧,肌肉张力偏低。

中医诊断:面瘫病(风寒袭络)。

治法:祛风散寒,通经活络。

取穴:

*主穴(局部浅刺):攒竹(左)、鱼腰(左)、丝竹空(左)、阳白(左)、四白(左)、颧髎(左)、颊车(左)、地仓(左)、夹承浆(左)。

*配穴(远端):合谷(右,健侧)、太冲(双)、风池

文档评论(0)

雪雪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