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常见浆果的新型栽培模式及管理
一、引言
浆果类果树因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均有广泛栽培。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传统栽培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浆果产业高效、优质、生态的发展要求。新型栽培模式的探索与应用,结合科学的管理技术,成为提升浆果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几种常见浆果的新型栽培模式及其配套管理技术,为浙江地区浆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主要浆果的新型栽培模式
(一)蓝莓:高丛蓝莓的容器化与设施化栽培
蓝莓,尤其是南高丛和北高丛品种,对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及排水性要求苛刻。传统地栽模式在土壤改良不彻底或管理不当的情况下,易出现生长不良、结果少、品质差等问题。
1.容器化栽培模式:
该模式采用特定配方的栽培基质(如泥炭土、腐叶土、珍珠岩按一定比例混合)装入种植容器中进行蓝莓栽培。其核心优势在于:
*土肥水精准可控:彻底摆脱了原生土壤条件的限制,可根据蓝莓不同生长阶段精准调控基质pH值、养分和水分,避免了土传病害的积累。
*空间利用率高:可在不适宜蓝莓生长的地块(如盐碱地、黏重土壤)进行种植,也可进行立体或阶梯式摆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便于管理与更新:植株移动方便,利于修剪、采收及病虫害集中防治;当基质老化或植株衰退时,更换容器和植株更为便捷。
管理要点:选择透气性好的大型容器,注意基质的水分管理(避免积水),定期监测并调整基质pH值,采用滴灌系统进行精准施肥。
2.设施促成与避雨栽培:
利用温室或大棚等设施,结合温控、光控技术,可实现蓝莓的提早成熟或延迟上市,显著提高经济效益。避雨栽培则能有效减少因雨水过多导致的裂果、病害(如灰霉病、炭疽病)发生,特别适合浙江地区多雨的气候特点。
管理要点:根据目标上市期合理调控设施内温湿度,注重花期授粉管理(可放养蜜蜂),加强光照管理,尤其是在冬季和早春。
(二)草莓:高架基质栽培与立体种植模式
草莓传统地栽易受土壤连作障碍、地下害虫及雨水溅泥污染果实等问题困扰。高架基质栽培和立体种植模式是近年来推广较快的新型模式。
1.高架基质栽培:
将草莓种植在离地面一定高度(通常0.8-1.2米)的栽培槽或栽培盆中,使用草炭、蛭石、椰糠等混合基质。
*优势:果实悬空生长,避免污染,品相更佳;便于采摘,降低劳动强度;隔绝土壤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基质通气透水性好,根系环境优良。
管理要点:选择轻质、保水保肥性好的基质;采用精准滴灌施肥系统;注意高架结构的稳定性;加强植株调整,如摘除老叶、匍匐茎,疏花疏果。
2.立体种植模式:
如A字型架、多层阶梯式等,在有限空间内进一步提高种植密度和产量。
管理要点:除高架基质栽培的一般要点外,需特别注意不同层次间的光照均匀性,以及下层植株的通风条件,防止湿度过高引发病害。
(三)树莓(黑莓):篱架式密植与避雨栽培
树莓和黑莓枝条柔软,生长旺盛,传统栽培易倒伏,且果实成熟期多雨易腐烂。
1.改良型篱架密植栽培:
采用单壁篱架或双壁篱架,配合适当的密植密度,引导枝条有序生长,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便于管理和采收。
*优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枝条分布均匀,光合作用效率高;减少病虫害发生;便于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操作。
管理要点:及时搭建和固定篱架;根据品种特性(如单季莓、双季莓)进行合理的修剪,包括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控制植株负载量。
2.避雨栽培:
对于黑莓及一些不耐湿的红树莓品种,避雨栽培可显著提高果实商品率,减少灰霉病、炭疽病等病害。
管理要点:选择合适的避雨棚结构,确保通风良好;注意花期辅助授粉,以提高坐果率。
三、新型栽培模式下的配套管理技术
无论采用何种新型栽培模式,科学的配套管理技术是成功的保障。
(一)精准化水肥管理
新型栽培模式(尤其是基质栽培、容器栽培)高度依赖精准的水肥供应。
*滴灌系统:是实现精准灌溉的核心,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基质特性调整灌溉量和灌溉频率。
*配方施肥:根据浆果类作物的营养需求规律和基质(或土壤)的养分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肥料配方,提倡使用水溶性肥和缓释肥结合,实现“按需供给”。
*监测与反馈:定期检测基质EC值、pH值及植株营养状况,结合叶片分析等手段,及时调整施肥方案。
(二)智能化环境调控
设施栽培中,智能化环境调控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
*环境因子监测: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等。
*自动化控制:根据预设参数,自动启动或关闭通风、降温(湿帘风机、喷雾)、加温、补光、CO2施肥等设备,创造最适生长环境。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积累环境数据和作物生长数据,进行分析建模,为精准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三)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
新型栽培模式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