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诗词曲鉴赏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复习题型专练(含答案).docxVIP

专题08:诗词曲鉴赏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复习题型专练(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

专题08:诗词曲鉴赏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方法技巧

六年级诗词曲鉴赏核心是“抓要素、悟情感、懂表达”,按“读题→析景→品情→赏手法”四步走,就能拿下基础分和拓展分。

一、基础必备:先抓3个核心要素(不丢基础分)

1.知人论世:了解背景与作者

-关键:结合课文注释,知道作者朝代、境遇(如李白“豪放”、杜甫“忧国忧民”),以及诗歌创作的背景(如送别、写景、怀古)。

-作用:快速把握情感方向(如王维的山水诗多表达“闲适”,范仲淹的词多“爱国忧民”)。

2.读懂字面:解字词+串句意

-步骤:①圈出难懂字词(结合注释或上下文猜意思,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的“辞”是“告别”);②用通俗的话翻译诗句(不用逐字直译,通顺即可,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照在松林间,清泉在石头上流淌)。

-注意:古诗多为“倒装句”(如“题西林壁”的“题”是“书写、题写”),先调整语序再理解。

3.把握体裁特点

-古诗(唐诗为主):五言/七言,对仗工整(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多借景抒情;

-词(宋词为主):分上下阕,有豪放(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李清照、柳永)风格,情感更细腻;

-曲(元曲为主):语言通俗,多写民间生活或感慨,节奏更自由(如《天净沙·秋思》)。

二、进阶技巧:析景→品情→赏手法(拿拓展分)

1.析景:找意象,悟意境

-关键:识别诗中的“意象”(即写景/写物的词语,如“月”“柳”“雁”“酒”“霜”),判断画面氛围(清新、壮阔、凄凉、闲适等)。

-常考意象含义:①月=思乡(如“举头望明月”);②柳=送别(如“渭城朝雨浥轻尘”);③雁=思念/传信(如“归雁入胡天”);④山水=闲适(如“空山新雨后”)。

-答题模板:这首诗通过描写____(意象,如“明月、清泉”),勾勒出____(氛围,如“清新宁静”)的画面。

2.品情:抓关键词,明主旨

-方法:①找直接抒情的词(如“愁”“喜”“思”“怜”,如“独怜幽草涧边生”的“怜”是“喜爱”);②结合意象和背景推断情感(如“枯藤老树昏鸦”的意象,对应“思乡的孤独”)。

-常考情感:思乡、爱国、赞美自然、送别友人、人生感慨(如乐观、豁达)。

-答题模板: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情感,如“对故乡的思念”),从“____(诗句,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可看出。

3.赏手法:识别修辞/表达技巧

-六年级常考手法及作用:

-比喻/拟人:让景物更生动(如“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突出春风的灵巧);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气势(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表达情感(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借空旷的夜景写孤独);

-对比:突出特点(如“霜叶红于二月花”,用霜叶和春花对比,突出枫叶艳丽)。

-答题模板:这句诗运用了____(手法,如“比喻”),把____比作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景物特点/情感)。

三、答题步骤:按“四步走”,逻辑清晰

1.?读题干:明确问什么(是“析画面”“品情感”“赏手法”,还是“解释诗句”);

2.?回原文:定位对应诗句,圈出意象、关键词、特殊手法;

3.?组织语言:用“模板+原文内容”答题,先答核心(如情感、手法),再结合诗句解释;

4.?检查:确保意思准确,语言通顺,不偏离诗歌主旨。

真题演练

诗词曲鉴赏(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望海楼晚景五绝①(其二)[宋]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②掣③紫金蛇④。

【注释】①望海楼晚景五绝:这组诗写的是作者在钱塘江边的望海楼上,从傍晚至夜晚所看到的海天景色。②时:时时。③掣(chè):闪动。④紫金蛇:紫金般的蛇。这里形容闪电的色彩和样子。

1.苏轼是著名的大文豪,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

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雨景,但所用手法不同。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黑云翻墨”,即把乌云比作;“白雨跳珠”,即把雨比作,写出了雨的特征。

(2)《望海楼晚景五绝》(其二)中直接描写雨景的诗句是“”。

3.这两首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东郭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