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与生物质混燃过程中硫、氯对生物质钾释放转化影响研究.pdfVIP

煤与生物质混燃过程中硫、氯对生物质钾释放转化影响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忠教授、周俊虎教授、杨卫娟教授、黄镇宇教授等水煤浆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感

谢熊师傅、厉师傅在实验室设备维修上给予的帮助;感谢热能所童工、电镜中心

唐小明老师、化学分析中心陈林深老师等在测量方面的帮助;感谢财务科徐华樱

老师、包盼盼老师在财务上的无私帮助。每一次的帮助,点点滴滴,我将铭记于

心,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心、生活愉快。

感谢我的好友徐胜男和孙天悦,不论是困顿迷茫时还是开心喜悦时,你们都

愿意跟我一起分享,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就像一盏回家的路灯,不需要时时提

醒,你也知道它一直等在那里。愿我们都能通过努力走出人生中的困顿,迎来柳

暗花明,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分享快乐。感谢我的男友高吉奇,六年多的日子里,

有你的一直陪伴和支持,彼此的默契无需言语也能说明,余生还长,请多多指教。

最后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和妹妹,家庭是内心最柔软的一角,父母的关爱和

鼓励,妹妹的陪伴,让我始终有归去之处,也让我成为一个善良、温暖的人。希

望父母身体健康、妹妹学业有成,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成熟、有担当的人,一

起看秋冬雨雪和春夏暖阳。

感恩生命中可爱的人,以最喜欢的那句来回应,“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

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

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愿我也能做生

命路上的播种者。毕业之际,也感谢一直坚持的自己,愿“把酒执剑,归来仍少

年”。

感恩求是园的生活,“求是创新”的校训、竺可桢老校长的两句问题,我将

时时谨记心中,再归来时,希望褪去幼稚和迷茫,眼中坚定、心中温柔。

方璐瑶

2020年1月于浙大求是园

摘要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支持,目前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占最

大比重。由于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和污染性,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之一的生

物质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生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低熔点碱金属蒸汽,

导致设备产生结渣、高温腐蚀及积灰等问题,限制了生物质的大规模利用。一般

认为,煤与生物质混燃过程中,一方面煤中的硫能够固定生物质燃烧时易释放的

碱金属K,一方面煤燃烧时SO2的释放也会减少;煤中的氯会促进碱金属释放;

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些反应竞争机制。本文基于煤与生物质混烧的背景,采用向

生物质添加煤中各形态硫、氯的方法,模拟煤与生物质混燃过程中硫、氯对生物

质钾释放转化影响规律。文章从单颗粒炉中的综合燃烧特性研究、煤中硫、氯对

生物质钾迁移/转化影响的化学分析、生物质钾动态释放特性的在线测量三个方

面进行实验。

本文首先选用玉米秸秆、水稻秸秆、花生壳三种典型的生物质和大同烟煤、

伊敏褐煤两种不同煤阶煤,在高加热速率的单颗粒炉燃烧系统上,综合研究了典

型生物质/煤的燃烧特性、不同温度以及煤中硫、氯对生物质燃烧的影响。实验结

果显示,在高加热速率条件下,不同燃烧阶段并行重叠;生物质的添加可明显改

善生物质与煤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增大失重速率,加快燃烧进程;炉膛温度的

升高对生物质燃烧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颗粒燃烧初始阶段;在不同燃料掺混过

程中,挥发分含量、固定碳含量分别是失重速率和燃烬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

1000K(727℃)温度工况下,煤中硫、氯对生物质的燃烧几乎不存在影响。

在离线化学分析方面,本文向水稻秸秆和玉米芯中加入煤中不同形态硫、

氯,通过分级萃取结合ICP-AES、XRD分析以及Factsage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燃

烧温度对碱金属硫酸化和释放以及煤中硫、氯对生物质燃烧过程中钾释放转化的

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生物质中的钾主要赋存形态为水溶型,燃烧过程中释

放的钾主要来源于水溶型,且部分水溶型钾会向不溶型钾转化;硫的固定作用与

温度有关,分为900℃下的硫酸钾固定和950~1000℃以上钾的硅铝酸盐等矿物

固定;815℃下,硫的固定作用原理为促进K以KSO形式的固存,抑制部分不

24

溶矿物钾的形成;氯化铵(无机氯)促使各类型K转化为KCl释放入气相;硫、

氯的竞争效应与燃料

文档评论(0)

拥有快乐的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