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有文言文及翻译汇总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部分浅近易懂、富有教育意义的文言文,旨在引导小学生初步感受古文的魅力,了解传统文化。本文将对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所有文言文进行汇总,并附上参考翻译及简要解读,希望能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帮助。
五年级上册
1.《古人谈读书》(三则)
这篇课文选取了古人关于读书的三则言论,分别出自《论语》和朱熹的《训学斋规》。
(一)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简评与学习提示:这是《论语》开篇的名句,讲的是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世的态度。“说”通“悦”,“愠”是生气、恼怒的意思。
(二)
原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而言,做到了哪些呢?”
简评与学习提示:此句体现了孔子对学习的勤勉和对教育的热忱。“识”在这里读“zhì”,意为记住。
(三)
原文:
子曰:“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翻译:
朱熹说:“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心既然已经到了,眼睛和嘴巴难道会不到吗?”
简评与学习提示:这是朱熹关于读书方法的著名论述,强调了专心致志的重要性。“余”是“我”的意思,“尝”是“曾经”,“谓”是“说”,“急”是“要紧、重要”。
五年级下册
1.《杨氏之子》
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翻译: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简评与学习提示:这是一篇充满生活情趣的小古文,通过巧妙的对话展现了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甚聪惠”的“惠”通“慧”。注意对话中“君”与“夫子”的称呼,以及“此是君家果”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两句之间的巧妙联系。
六年级上册
1.《伯牙鼓琴》
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翻译: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像大山一样高峻。”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死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简评与学习提示:这个故事演绎了“知音”的真谛,感人至深。“善哉”是赞美之词,“巍巍”形容山高,“汤汤”形容水流大而急。“破琴绝弦”的举动,表现了伯牙对知音的珍视。
2.《书戴嵩画牛》
原文: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翻译: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读书人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简评与学习提示: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所宝”指所珍藏的(书画),“曝”是晾晒,“拊掌”是拍手,“搐”是抽缩,“掉”是摆动,“谬”是错误。
六年级下册
1.《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