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法学真题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甲将其收藏的明代青花瓷瓶以50万元卖给乙,约定3日后交付。次日,甲又以60万元将该瓶卖给不知情的丙,并当场交付。根据《民法典》规定,下列哪一表述正确?
A.乙可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
B.丙因未办理登记不能取得所有权
C.乙可主张甲与丙的买卖合同无效
D.甲与乙的买卖合同自丙取得所有权时自动解除
答案:A
解析:甲与乙的买卖合同合法有效,甲一物二卖构成违约,乙可主张违约责任(《民法典》第577条)。丙作为善意买受人已受领交付,取得所有权(第224条),甲与丙的合同有效(第143条),乙无权主张无效。合同解除需符合法定或约定条件,本题无此情形,故A正确。
2.下列哪一行为构成无因管理?
A.超市保安为追赶盗窃顾客致其摔倒受伤
B.邻居张某主动为外出的李某修剪门前杂草
C.快递公司误将王某快递送至李某处,李某代收后未归还
D.刘某见路人落水未施救,后该路人被救起
答案:B
解析:无因管理需满足“无法定或约定义务”“为他人利益管理事务”。A为职务行为(有义务),C为不当得利(无管理意思),D未实施管理行为,均不构成。B中张某无义务为李某修剪杂草,且为李某利益,符合无因管理(《民法典》第979条)。
3.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持木棍击打乙头部致其重伤昏迷。甲误以为乙已死亡,遂将其抛入河中,后乙因溺水身亡。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杀人罪既遂
B.故意伤害罪(致死)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故意伤害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答案:B
解析:甲初始行为为故意伤害(持木棍击头),后抛尸行为属因果关系错误中的“事前故意”。根据通说,伤害行为与死亡结果存在因果关系(重伤昏迷+抛入河中致溺亡),应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刑法》第234条第2款)。甲无杀人故意,故不成立故意杀人罪。
4.某县市场监管局以“销售过期食品”为由对个体工商户王某作出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王某不服申请复议,复议机关维持原处罚。王某提起行政诉讼,本案被告应为:
A.县市场监管局
B.复议机关
C.县市场监管局与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
D.县人民政府(若复议机关为县政府)
答案:C
解析: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6条第2款,经复议维持原行政行为的,原机关与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无论复议机关是上一级部门还是本级政府,均适用此规定,故C正确。
5.下列哪一情形符合《民事诉讼法》关于“协议管辖”的规定?
A.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买卖合同,约定由合同签订地(北京)或合同履行地(上海)法院管辖
B.丙(上海人)与丁(北京人)签订借款合同,约定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C.戊(广州人)与己(深圳人)因离婚纠纷,约定由被告住所地(深圳)法院管辖
D.庚公司与辛公司签订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由工程所在地(杭州)法院管辖
答案:D
解析:协议管辖需满足“书面形式”“明确唯一”“属于法院管辖范围”且“不得违反专属管辖”。A约定两个法院,不明确;B借款合同非专属管辖,但“原告住所地”未排除其他可能,需明确;C离婚纠纷属人身关系,不得协议管辖;D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可协议管辖,且工程所在地为专属管辖地(《民事诉讼法》第34条、《民诉法解释》第29条),符合规定。
6.法理学中,“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的核心含义是: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的实施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C.任何违法行为都必然受到国家制裁
D.国家强制力是法律实施的唯一手段
答案:B
解析:国家强制性指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非必然制裁(C错误),也非唯一手段(D错误)。A是国家意志性的体现,故B正确(《法理学》通说)。
7.下列哪一情形不构成累犯?
A.甲2018年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2021年刑满释放;2024年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B.乙2015年因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2025年假释期满;2026年因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C.丙17周岁时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2023年刑满释放;2025年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D.丁2020年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2022年刑满释放;2024年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答案:C
解析:累犯要求前罪、后罪均为故意犯罪,且已满18周岁(《刑法》第65条)。C中前罪发生时丙未满18周岁,不构成累犯。A为一般累犯(间隔5年),B为特别累犯(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D中交通肇事罪为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