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VIP

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选编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学习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民俗风情、表达思想情感的,并学习运用恰当的方法梳理和介绍自己感兴趣的民俗文化。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重点生字的音、形、义

1.字音辨析:注意区分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下的读音,如“正(zhēng)月”、“间(jiàn)断”、“分(fèn)外”、“铺(pù)户”等。对于易读错的字,如“焖(mèn)饭”、“嘟囔(nang)”、“孥(nú)”、“獠(liáo)牙”等,要重点识记。

2.字形掌握:本课生字中,部分字笔画较多或结构复杂,如“醋、熬、饺、翡、拌、眨、宵、旦、燃、戚、腻、栗、咽、唾、搅、稠、肿、熬、褐、缸、脏”等,需注意笔顺,认真书写,避免错别字。特别注意区分形近字,如“宵”与“霄”,“栗”与“粟”,“褐”与“竭”。

3.字义理解: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生字的基本义及在文中的含义。例如,“截然不同”的“截”,“万象更新”的“更”,“张灯结彩”的“张”和“结”等。

(二)理解并运用重点词语

1.词语积累:熟练掌握并运用本单元出现的重点词语,如:万象更新、截然不同、娴熟、元宵、张灯结彩、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行善积德、别无所求、随心所欲、优哉游哉、开山鼻祖、两面三刀、青面獠牙、朴实敦厚、演绎、吞噬、肃穆、婀娜等。

2.词义辨析:理解词语的含义,包括其本义、引申义及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学习辨析近义词、反义词,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例如,“热闹”与“喧闹”,“充足”与“充分”。

3.词语搭配:注意词语的习惯搭配,如“燃放鞭炮”、“打扫卫生”、“预备年货”、“表演藏戏”等。

(三)句子的理解与表达

1.句式转换:掌握“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以及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转换等。

2.病句修改:能识别并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指代不明、不合逻辑等。

3.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如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顿号等,特别是在引用、列举、对话等语境中的运用。

二、课文阅读理解与分析

(一)《北京的春节》(老舍)

1.主要内容:课文以时间为顺序,描绘了北京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的一系列民俗活动,展现了老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结构特点:文章结构清晰,详略得当。重点描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个时间节点的习俗,其他则略写,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3.语言特色:语言朴素自然,京味儿十足,运用了大量的口语化表达,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4.重点句段含义: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这句话既写出了春节的短暂,也流露出作者对春节恋恋不舍的情感。

*“除夕真热闹……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通过对除夕场景的细致描绘,突出了除夕的“热闹”和“团圆”的主题。

(二)《腊八粥》(沈从文)

1.主要内容: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情态、动作和心理活动展开描写,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家庭生活图景,表达了对亲情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2.人物刻画:成功塑造了天真、可爱、嘴馋的八儿形象。通过对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使人物跃然纸上。

3.写作手法:

*细腻的心理描写:详细描写了八儿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猜想”最后“亲见时的惊讶”等心理变化过程。

*生动的感官描写:对腊八粥的色、香、味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让人垂涎欲滴。

4.重点句段含义: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手法的运用,突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极度渴望。

(三)《古诗三首》

1.《寒食》(韩翃):

*理解诗意: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以及皇宫贵族传递蜡烛的特权现象,暗含着对特权阶层的讽刺。

*重点字词:“春城”指春天的长安城;“御柳”指皇宫中的柳树;“汉宫”这里借指唐朝皇宫;“传蜡烛”指寒食节禁火,但皇宫可特许燃烛。

*思想感情:表达了对封建特权的不满和对现实的隐忧。

2.《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理解诗意: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团聚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重点字词:“迢迢”形容遥远;“皎皎”形容明亮;“纤纤”形容细长;“札札”织布机发

文档评论(0)

刘建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