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说苑君道》《贞观政要杜谗邪》含答案解析译文.docxVIP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说苑君道》《贞观政要杜谗邪》含答案解析译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说苑君道》《贞观政要杜谗邪》含答案解析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材料一:

王者何以选贤?夫王者得贤才以自辅,然后治也。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禄,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是以主无遗忧下无邪慝。百官能治,臣下乐职;恩流群生,润泽草木。昔者虞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能之效也。

武王问太公望曰:“举贤而以危亡者,何也?”太公望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不得真贤之实也。”武王曰:“其失安在?”太公望曰:“其失在君好用小善而已,不得真贤也。”武王曰:“好用小善者何如?”太公望曰:“君好听誉而不恶谗也。以非贤为贤,以非善为善,以非忠为忠,以非信为信。其君以誉为功,以毁为罪;有功者不赏,有罪者不罚;多党者进,少党者退。是以群臣比周而蔽贤,百吏群党而多奸。忠臣以诽死于无罪,邪臣以誉赏于无功:其国见于危亡。”武王曰:“善!吾今日闻诽誉之情矣。”

(节选自《说苑·君道》)

材料二: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太子保傅,古难其选。成王幼小,以周、召为保傅,左右皆贤,足以长仁,致理太平,称为圣主。及秦之胡亥,始皇所爱,赵高作傅,教以刑法。及其篡也,诛功臣,杀亲戚,酷烈不已,旋踵亦亡。以此而言,人之善恶,诚由近习。朕弱冠交游,唯柴绍、窦诞等,为人既非三益,及朕居兹宝位,经理天下,虽不及尧、舜之明,庶免乎孙皓、高纬之暴。以此而言,复不由染。何也?”魏征曰:“中人可与为善,可与为恶,然上智之人自无所染。陛下受命自天,平定寇乱,救万民之命,理致升平,岂绍、诞之徒能累圣德?但经云:‘放郑声,远佞人。’近习之间,尤宜深慎。”太宗曰:“善。”

(节选自《贞观政要·杜谗邪》)

6.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贤者进eq\x(A)以显荣eq\x(B)罢者eq\x(C)退而劳eq\x(D)力eq\x(E)是以eq\x(F)主无遗eq\x(G)忧eq\x(H)下无邪慝。

【答案】BEH

【解析】“贤者进以显荣”与“罢者退而劳力”结构一致,单独成句,前后BE处断开;“下无邪慝”与“主无遗忧”结构一致,单独成句,其前H处断开。

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效,文中指功效,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信者效其忠”的“效”意思不同。

B.少,文中指轻视,与《赤壁赋》中“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的“少”意思不同。

C.旋,文中指回转,与蒲松龄《促织》中“旋见鸡伸颈摆扑”的“旋”意思相同。

D.中人,文中指平常的人,与《过秦论》中“才能不及中人”的“中人”意思相同。

【答案】C

【解析】A项正确。功效;报效。句意:这就是任用贤能的功效。/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B项正确。轻视;一会儿。句意:轻视结党的人被黜退。/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C项错误。回转;不久。句意:转足之间也就灭亡了。/不久又见鸡伸长脖子扭摆着头。D项正确。句意:平常的人,可以和亲近的人一起做好事。/才能赶不上平常的人。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王要想治理好国家,必须有贤能之士的辅佐,否则即使像尧、舜那样圣明,他的恩德也不能传布,教化也不能施行,所以圣明的君王必须重用贤才。

B.面对周武王的问题,太公望在回答中指出,举荐贤能但国家仍然陷入危亡,其原因是举荐了贤能,君主却不能任用,只有举荐贤能的空名,而没有获得任用贤能的实效。

C.周成王年幼时以贤明的周公、召公为师,最终成为圣明的君主;而秦朝的胡亥以赵高为师,篡位后极为残暴。从二者的对比中,可见太子择师的重要性。

D.魏征认为,人在智慧上有差别,这使得外界环境对他们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唐太宗是具有上等智慧之人,所以不用担心近臣对他产生不良影响。

【答案】D

【解析】D项,“所以不用担心近臣对他产生不良影响”错误。根据材料二原文可知,魏征一方面称赞唐太宗为“上智之人”,柴绍、窦诞这些人不会“累圣德”;另一方面又提醒唐太宗“近习之间,尤宜深慎”,可见他还是担心近臣会对唐太宗产生不良影响。

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以群臣比周而蔽贤,百吏群党而多奸。

(2)左右皆贤,足以长仁,致理太平,称为圣主。

【答案】(1)因此群臣就结党营私而压制贤才,百官们就拉帮结派而称许奸臣。

(2)近臣都是贤人,足以增长其仁义,使国家得到治理,天下太平,(所以周成王)被称为圣明君主。

【解析】(1)“比周”,结党营私;“蔽”,压制;“多”,称许。(2)“长”,增长;“致”,使;“称为圣主”,被动句。

10.两则材料共同的说理特点、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29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