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记叙文阅读:人称的选择及作用
在记叙文的世界里,文字是砖瓦,结构是框架,而人称,则是那位引领读者穿梭其间的向导。它不仅仅是一个叙述的角度问题,更关乎文章的整体基调、情感传递、信息取舍乃至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理解记叙文中人称的选择及其作用,是深入文本内核,把握作者匠心的重要一环。
一、第一人称:“我”的视界与心声
当叙述者以“我”(或“我们”)的口吻展开故事时,我们便进入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范畴。这是一种极具代入感的叙述方式。
“我”的在场性与真实性:第一人称叙述者“我”通常是故事的参与者或亲历者。这种“在场”的姿态,使得所叙述的事件、描绘的场景、抒发的情感都显得更为直接和真切。读者仿佛能透过“我”的眼睛看到画面,透过“我”的耳朵听到声音,从而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觉得故事就发生在身边,真实可感。例如,鲁迅先生的《故乡》,通过“我”的视角,不仅展现了故乡景物的变迁,更承载了“我”对童年、对闰土复杂的情感记忆与人生感慨,这种个人化的体验若非第一人称,其冲击力便会减弱许多。
“我”的有限性与主观性:然而,“我”的视角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天然带有“有限性”——“我”只能讲述“我”看到、听到、想到的,对于“我”未曾亲历或无法洞察的人物内心与事件全貌,则无法直接呈现。这种有限性有时会造成叙事的“盲点”,但也恰恰为作者设置悬念、引导读者思考留下了空间。同时,第一人称不可避免地带有叙述者的主观色彩。“我”的喜怒哀乐、价值判断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直接影响读者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这种主观性,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使情感表达更为浓烈、真挚;但若把握失当,则可能让叙述显得偏颇或狭隘。
第一人称的核心作用:简而言之,第一人称的选择,往往是作者为了追求叙述的真实感、增强情感的冲击力、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或是为了通过一个特定的“眼睛”来筛选和呈现信息,以达到特定的叙事效果。
二、第三人称:“他/她/它”的俯瞰与聚焦
相较于第一人称的“当局者迷”,第三人称叙述者则更像一位“旁观者清”的局外人,以“他”、“她”、“它”或角色名称进行叙述。这种叙述方式赋予了文本更大的自由度和客观性。
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在传统的第三人称叙述中,有一种被称为“全知视角”的模式。叙述者如同上帝,洞悉所有人物的内心世界、过去现在与未来,知晓所有事件的来龙去脉。这种视角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宏大的社会背景、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曲折的故事情节,使读者对整个故事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其优点在于信息量大,叙事灵活,但有时也可能因过于“全知”而削弱悬念,或因叙述者过度介入而让读者感到疏离。
有限视角的“跟随聚焦”:随着叙事艺术的发展,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此时,叙述者不再是全知的,而是将目光聚焦于某一个或某几个人物身上,只展现这些人物所能感知到的信息和内心活动。这种视角既有第三人称的客观冷静,又能深入特定人物的内心,兼具了客观性与代入感。读者会随着聚焦人物的脚步去经历事件,感受其喜怒哀乐,同时又能保持一定的审视距离。例如,在一些小说中,叙述者可能主要跟随主人公的视角,但对其他人物的内心则不予揭示,这种限制反而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对人物行为动机的探究。
客观冷静的“中性叙述”:还有一种更为克制的第三人称叙述,可称为“客观视角”或“中性叙述”。叙述者几乎不介入人物的内心,只是客观地记录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外部事件,如同一个隐形的摄像头。这种叙述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事件的本真性,让读者自行判断和感受,营造出一种冷静、客观的叙事氛围。
第三人称的核心作用:第三人称的选择,通常是为了追求叙事的客观性、灵活性和全景式展现的可能。作者可以根据表达需要,自由调整叙述的焦点和范围,既能深入个体,也能关照全局,为读者提供更广阔的观察视野。
三、第二人称:“你”的对话与浸润
在记叙文中,第二人称“你”的运用相对较少,但其独特的表达效果不容忽视。它仿佛作者与读者之间,或叙述者与叙述对象之间架起了一座直接对话的桥梁。
强烈的对话感与代入感:使用“你”,能瞬间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使读者感觉自己正被叙述者直接呼唤、倾诉,从而不由自主地进入文本情境,成为故事的“参与者”而非仅仅是“旁观者”。这种代入感有时比第一人称更为直接和强烈,因为它直接将读者置于“现场”。
情感的直接抒发与共鸣:第二人称常被用于抒发强烈的情感,或进行深刻的内心剖白。当叙述者对“你”进行描述、评价或呼唤时,其情感的浓度和力度往往被放大,更容易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特殊的叙事效果:有时,第二人称也被用来指称文中的某个人物,此时的“你”实际上是第三人称的一种变体,但其效果却带有了第一人称叙述“我”对“你”的直接观察与情感投射,显得更为亲切和专注。
第二人称的核心作用:第二人称的选择,多是为了营造一种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感、增强情感的冲击力和读者的代入感,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班主任会议记录.docx
- 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主题活动总结.docx
- 氧气吸入考核评分标准.docx
- 长郡中学初三2025-2025第二次限时检测语文.docx
- 数正方体专项练习.docx
- 1团队运营模式.docx
- 雨污水管道施工工艺.docx
- 恋人交换生范文.docx
- 李白经典古诗.docx
- 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docx
- 《GB/T 29025.1-2025粒度分析 电阻法 第1部分:小孔管法》.pdf
- 《GB/T 37034.2-2025航空电子过程管理 防伪 第2部分:来源于非授权经销商电子元器件的管理》.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7034.2-2025航空电子过程管理 防伪 第2部分:来源于非授权经销商电子元器件的管理.pdf
- GB/T 6113.102-2025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2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传导骚扰测量的耦合装置.pdf
- GB/T 13609-2025天然气 气体取样.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3609-2025天然气 气体取样.pdf
- 《GB/T 13609-2025天然气 气体取样》.pdf
- GB/T 19629-2025医用电气设备 X射线诊断影像中使用的电离室和(或)半导体探测器剂量计.pdf
- 《GB/T 19629-2025医用电气设备 X射线诊断影像中使用的电离室和(或)半导体探测器剂量计》.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9629-2025医用电气设备 X射线诊断影像中使用的电离室和(或)半导体探测器剂量计.pdf
最近下载
- 民事起诉状【技术合同纠纷】【最高院2025版】.pdf VIP
- 艺术生室内设计简历模板.pptx
- 新农村自建房个人住宅设计方案文本.pdf VIP
- 2022年南京审计大学公共课《C语言》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x VIP
- 林业守护:害虫防控-打造科技保护,维护森林生态.pptx
-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docx VIP
- 新时代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现状与优化对策-来源:大学教育(第2022005期)-广西教育学院.pdf VIP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C语言题库.pptx VIP
- 医疗器械公司挂靠合作协议.docx VIP
- EPM570GF100I5N中文资料(Altera)中文数据手册「EasyDatasheet - 矽搜」.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