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二回300字 (2).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浒传第二回300字

一、《水浒传》第二回内容概括

高俅因善踢气球得端王(后为徽宗)赏识,发迹后任殿帅府太尉,为报昔日被王进父亲打翻之仇,寻机报复时任八十万禁军教头的王进。王进察觉危机,携母连夜逃离东京,途中母病,暂住史家村史太公庄上。

史太公之子史进,自小好武,身上刺有九条青龙,人称“九纹龙”,却只习得花拳绣腿。他见王进武艺高强,便拜其为师。王进悉心传授,半年间史进习得十八般武艺。后少华山朱武、陈达、杨春因缺粮欲借道史家村,陈达被史进擒获,朱武、杨春自缚请死,史进感其义气,放了三人并与之结交。不料猎户李吉告密,官府围庄,史进与三人联手退敌,后烧毁庄院,前往渭州寻王进,开启江湖之路。

二、《水浒传》第二回深度解析

一、章节核心情节:权力博弈与英雄觉醒的双重序幕

本回以“高俅发迹报复”与“史进成长聚义”为双线,既揭开北宋末年朝堂腐朽的序幕,也开启梁山好汉“主动走向江湖”的叙事,情节环环相扣,为《水浒传》“官逼民反”的核心主题奠定坚实基础。

(一)高俅发迹:市井无赖的权力逆袭与体制腐败

高俅的上位过程,是北宋官僚体系“任人唯亲、不问贤愚”的缩影。他本是“东京浮浪破落户子弟”,“帮闲使钱”被断脊杖迭配出京,却因“踢得好气球”这一市井技艺,意外获得端王青睐,最终“半年之内做到殿帅府太尉”。这种“非科举、非军功”的上位路径,注定其掌权后只会将权力当作“满足私欲、报复私怨的工具”。

他对王进的报复,将“小人得志”的狭隘展现得淋漓尽致。仅因“父亲王升曾打翻自己”,便在任后第一时间拿王进“推病在家”说事,喝令“拿下加力打”,即便众将求情,仍放言“明日却和你理会”。这种“公报私仇”的行为,并非个案,而是当时朝堂“权力滥用”的常态——当官员只关注私人恩怨,而非国家安危与百姓疾苦,体制的崩塌便已埋下祸根。王进的“私走延安府”,正是对这种腐朽体制的无奈逃离,也成为《水浒传》“官逼民逃”的首个典型案例。

(二)史进成长:从“花拳绣腿”到“义气好汉”的蜕变

史进的形象塑造,是《水浒传》“英雄成长”叙事的起点。他的成长不仅是“武艺精进”,更是“认知觉醒”,从一个“任性妄为的乡绅子弟”,逐步理解“江湖义气”与“责任担当”的内涵。

1.早期:浮夸的“富二代”形象

史进初登场时,是典型的“纨绔子弟”做派:“自小不务农业,只爱刺枪使棒”,父亲史太公“屡屡训责,也不改”;请“高手匠人”在身上刺九条青龙,靠“九纹龙”的名号彰显勇武,实则武艺“只好看,上阵无用”。他对“武艺”的理解停留在“炫耀”层面,对“江湖”的认知一片空白,直到遇见王进,才被打破认知壁垒——王进仅看他使棒便指出“有破绽,赢不得真好汉”,随后“一棒打翻”,让他彻底明白“花架子”与“真功夫”的差距。

2.中期:虚心求艺的蜕变

被王进击败后,史进没有恼羞成怒,反而“跪在地下道:‘我枉自经了许多师家,原来不值半分!师父,没奈何,只得请教’”,这种“放下身段、虚心求艺”的态度,是他成长的关键转折。在王进半年的悉心教导下,他“十八般武艺一一学得精熟”,更重要的是,他从王进身上学到“习武先修德”的真谛——武艺不是“逞强斗狠的资本”,而是“保护自己、帮助他人的能力”。这种认知转变,为他后续“放走少华山好汉”埋下伏笔。

3.后期:坚守义气的江湖人

少华山风波是史进“江湖化”的核心契机。陈达因“山寨缺粮”欲强过史家村,被史进擒获后,朱武、杨春“自缚请死”,哭诉“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的义气。史进“寻思道:‘他们直恁义气!我若拿他解官请赏,反教天下好汉耻笑’”,最终放了三人并“置酒相待”。这种选择,标志着他从“体制内的乡绅子弟”正式转向“江湖好汉”——当体制规则(捉拿贼人)与江湖义气冲突时,他毫不犹豫选择后者。而官府围剿时,他“与三人联手退敌,烧毁庄院”,则彻底与“史家庄庄主”的身份决裂,主动走向江湖。

(三)少华山聚义:江湖义气的初次实践与聚义雏形

朱武、陈达、杨春的出现,不仅推动史进的成长,更展现了梁山聚义的“早期形态”——因“官司逼迫、缺粮生存”而落草,以“兄弟义气”为纽带,形成小规模武装团体。

陈达的“鲁莽”与朱武的“智谋”形成互补:陈达不顾劝阻“要打史家庄”,尽显草莽英雄的冲动;朱武则以“苦肉计”化解危机,用“义气”打动史进,展现“神机军师”的谋略。三人“落草”的原因——“累被官司逼迫,不得已上山”,是后续梁山好汉“官逼民反”的缩影;他们与史进的“结交”,则是“江湖义气”的首次实践,为梁山“兄弟情义”的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核心人物形象:性格与命运的早期伏笔

(一)高俅:北宋腐朽官僚的“活标本”

高俅在本回中的形象,虽着墨不多,却极具代表性,他的“小人得志”与“权力滥用”,是导致后续诸多好汉悲剧的重要根源。

1.市井无赖的本质难改

高俅的成长轨迹充满“反英雄”色彩:从“

文档评论(0)

幸福人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高校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11月1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