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小学项目式学习社区老年人健康调查班务计划设计要点
作为带过三届项目式学习的班主任,我始终相信:最好的教育不在课本里,而在真实的生活土壤中。去年秋天,我带着学生在社区做重阳节活动时,有位拄着拐杖的王奶奶拉着孩子的手说:“你们要是能常来跟我们说说话,比送蛋糕还开心。”这句话像颗种子,让我萌生出”社区老年人健康调查”项目的想法——既让孩子用知识服务社区,又在实践中培养责任与共情。以下是我基于多年项目式学习经验,总结的班务计划设计要点。
一、锚定内核:明确项目式学习的”三重目标”
项目式学习不是简单的任务打卡,而是”知识迁移-能力生长-情感浸润”的复合过程。设计班务计划时,我首先和学科组老师、家长代表开了三次讨论会,最终将目标拆解为三个层次:
1.1知识目标:构建”健康认知+调查方法”的双轨知识网
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老年人健康评估指标,比如血压正常范围(我们专门邀请社区卫生站的李医生来上科普课,用老人常用的水银血压计现场演示)、常见慢性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痛)、生活习惯评估维度(饮食规律、每日活动量、用药依从性);同时要学习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问卷设计的逻辑(从”您平时有头晕的情况吗”到”最近一周头晕几次”的细化)、访谈技巧(如何用”奶奶您年轻时做什么工作呀”打开话匣子)、数据记录规范(统一用蓝黑笔填写,避免涂改)。
1.2能力目标:培养”协作-沟通-思辨”的核心素养
项目需要6-8人小组合作完成,这对学生的分工能力是极大考验。比如有的孩子擅长和老人拉家常(我们称他们为”温暖调解员”),有的擅长记录关键信息(“数据书记员”),有的数学好负责后期统计(“分析小专家”)。过程中还要锻炼沟通能力——有次学生小宇去敲张爷爷家门,爷爷以为是推销保健品的差点关门,后来我们教孩子第一句话要说:“爷爷,我们是XX小学的学生,想了解您的健康情况,帮社区做份关心老人的手册”;更重要的是思辨能力,当收集到”70%老人说很少体检”的数据时,学生要思考:是社区体检服务不足?还是老人觉得麻烦?还是担心花钱?
1.3情感目标:唤醒”代际关怀+社会责任感”的生命自觉
我始终记得去年项目结束时,学生小雨在总结本上写:“王奶奶家的冰箱里只有半颗白菜和馒头,她还说’不麻烦你们,我吃得很好’。”这种真实的触动比任何说教都有力。我们希望通过项目让孩子明白:老人不是”需要被照顾的群体”,而是”有故事、有需求的个体”;让他们从”完成任务”转变为”主动牵挂”——有个小组后来自发每月去陪失独的张奶奶买菜,这就是情感目标最好的落地。
二、夯实基础:前期准备的”三个关键动作”
项目启动前的一个月,我和学生开了5次筹备会,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列成”风险清单”(比如老人不愿意配合、测量工具不准、雨天无法入户),针对性做了三项准备:
2.1科学分组:让每个孩子都”有角色、有成长”
我们没有按成绩分组,而是先做了”能力小调查”:让学生自报”我擅长聊天/写字/算数/查资料”,再根据社区20户调查对象的分布(分东、南、西三个片区),组成6个混合小组(每组含1名”沟通型”、2名”记录型”、1名”计算型”)。特别注意让平时内向的孩子担任”记录员”——小琪原本不敢和陌生人说话,后来因为要认真记录老人的每句话,反而主动问:“奶奶,您说的’膝盖疼’是早上更严重吗?”慢慢打开了话匣子。
2.2知识储备:从”纸上谈兵”到”实战演练”
我们设计了”三阶培训”:第一阶是理论课,由科学老师讲”老年人身体特点”(比如听力下降要大点声但别喊,视力不好要把问卷字写大),班主任讲”访谈伦理”(不追问隐私、不评价老人生活习惯);第二阶是模拟演练,用”老人角色卡”(比如设定”耳背但爱聊天的退休教师”“独居且警惕性高的退休工人”),让学生两两扮演老人和调查员,互相挑问题(有次发现模拟时学生一直看表,老人扮演者说”感觉你很赶时间,我不想说了”);第三阶是工具准备,除了问卷(设计了简版和详版,针对文化程度不同的老人),还准备了便携血压计(提前校准)、记录板(防止户外写字不便)、小礼物(自制的手绘感谢卡,比买的更有温度)。
2.3资源对接:让社区成为”隐形导师”
项目能不能顺利开展,社区的支持是关键。我提前两周和社区主任沟通,说明项目目的(不是走形式,是真的会把调查结果做成《社区老人健康白皮书》供社区参考),还带学生代表去社区活动中心帮忙布置过一次生日会,和老人们混了个脸熟。社区帮我们筛选了”愿意配合但需要关爱的老人”名单,还协调了卫生站提供血压计和数据复核;更贴心的是,社区工作人员教我们”最佳入户时间”——上午9-11点(老人刚晨练完精神好),避开午休和买菜时间,这些细节让调查效率提升了30%。
三、精耕过程:实施阶段的”四个重点环节”
正式实施用了三周时间,我把它拆成”预调查-正式调查-整理分析-社区反馈”四个环节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