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的天道观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秋时代的天道观念.doc

一、天道之义 我们来看春秋时代的各种天道观念,先来看《国语》的记载: 单子曰:“君何患焉,晋将有乱。其君与所郄,其当之乎?”鲁侯曰:“寡人惧不免于晋。今君曰将有乱,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乎?”对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吾见晋君之容而听三郄之语矣,殆必祸者矣。”(《国语》周语下) ( 燕南, ) 值得注意的是,单襄公关于“晋将有乱”的政治预言,与西周春秋的星象学预言不同,他是以人事占人事(人故即人事)。而且从他的话“吾非瞽史,焉 知天道”来看,他似乎对瞽史“以天道占人事”很不以为然。此事在鲁成公16—17年,即公元前575—574年。这个对话是春秋人本思潮兴起的一个明显例证。从鲁侯的问话可知,当时“以天道占人事”是很普遍的,这里的天道即是指星辰在天之运行。而观察天道及星象之变,职在“瞽史”。《国语》韦昭注云:“瞽,乐太师,掌知音乐风气,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太史,掌抱天时,与太师同车,皆知天道也。” (注2)可见,太史与乐师都是通于阴阳天时而知天道的人。周景王23年作钟,王与臣下有一很长的对话,从其中的伶州鸠的说法可知,律吕之数 来源于天道之度数,故乐师亦知天道风气。太史掌阴阳天时,此是西周以来的常例,《礼记》月令亦云“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之行”。 ( 燕南, ) 春秋时代的“天道”观念,略有三义: 第一种是宗教的命运式的理解,如 晋饥,乞籴于秦,------公孙枝曰:“君有施于晋君,晋君无施于其众,今旱而听于君,其天道也。君若弗予,而天予之,苟众不说其君之不报也,则有辞矣。不若与之,一说其众,众说,必咎于其君。”(《国语》卷九,晋语三,惠公) ( 燕南, yannan.cn ) 晋惠公本来是依靠秦国的力量才得以为晋侯,但他即位之后,背弃对秦的允诺,故秦人多恨之。此年晋国逢大饥,乞粮于秦,亦含有“听命”于秦之意,故公孙枝说“今旱而听君,其天道也”,意谓这是上天的安排。 ( 燕南, ) 此种用法又见于史苏论骊姬: 史苏朝,告大夫曰:“------君以骊姬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今君起百姓以自封也,民外不得其利,而内恶其贪,则上下既有判矣。然而又生男,其天道也。天强其毒,民疾其态,其乱生哉。”(《国语》卷七 ,晋语一) ( 燕南, ) 晋献公伐骊戎,获骊姬,立为夫人,生奚齐。史苏于是说,公娶骊姬,人们已经够痛心了,骊姬又生了儿子,这不是天道的安排幺。(她一定会为了她自己的儿子而将献公的其它几个儿子驱出),可见天要强化她的毒恶,使人民更加憎恨她。后来果然骊姬欲立奚齐为太子,借故把申生、重耳、夷吾赶离都城。 ( 燕南, ) 上面两个例子的用法都是把“天道”作为一种上天之安排。 (注3) 第二种用法是继承周书中的道德之天的用法,如 周语中单襄公说: 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赏善而罚淫”,------。(《国语》卷二,周语中) 又如范文子论德福: 君幼弱,诸臣不佞,吾何福及此?吾闻之“天道无亲,惟德是授”,吾庸知天之不授晋且以劝楚乎?君与二三臣其戒之!夫德,福之基也。无德而福隆,犹无基而厚墉也,其坏也无日矣。(《国语》卷十二,晋语六,厉公) ( 燕南, ) 《尚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周书》《蔡仲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都是单襄公、范文子此种用法的来源,在这种用法中,天道不是作为纯 粹自然变化的法则,而是体现为道德意义的法则和秩序。 ( 燕南, ) 单子曰:“其咎孰多?”曰:“苌叔必速及,将天以道补者也。夫天道导可而省否,苌叔反是,以诳刘子,必有三殃。”(韦昭注:以道补者,欲以天道补人事也。)(《国语》卷三,周语下) ( 燕南, ) 天道导可而省否,是说天道顺是去非,成善弃恶。 再来看《左传》的几个材料: 公作楚宫,穆叔曰:《太誓》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襄公31年,1184) (晏平仲)退告陈文 子曰:“君人执信,臣人执共,忠信笃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襄公22年,1068) 子服惠伯谓叔孙曰:“天殆富淫人,庆封又富矣。”穆子曰:“善人富谓之赏,淫人富谓之殃。天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歼旃。(襄公28年,1149) ( 燕南, ) 这些材料中的“天”也都是道德意义的天。 第三种就是对“天道”的自然主义的理解。如: 邓曼叹曰:王禄尽矣。盈而荡,天之道也。(庄公4年) (子胥)将死,曰:“树吾墓槚,槚可材也,吴其亡乎?三年,其始弱矣。盈必毁,天之道也。”(哀公 11年,1665页) ( 燕南, ) 子产曰:“------美恶周必复。”(昭公11年) 吴王夫差既许越成,------申胥进谏曰:“昔天以越赐吴,而丕弗受。夫天命有反。------”(《国语》卷19,吴语) ( 燕南, ) 范蠡曰:“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